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热评《司马相如》|立意高远视野广阔,多位专家学者点赞!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05月31日 21:59

5月31日20:00,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系列历史文化名人纪录片《蜀·风流人物——司马相如》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司马相如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的宏大叙事,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并纷纷点赞。

image.png


许结 中国赋学会会长 南京大学教授

电视纪录片《司马相如》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那个叫大汉的盛世,铁马雄风,文采飞扬。这里记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诞育了一位被奉为“赋圣”的伟大作家,他的凌云之笔,书写了中华民族最美丽的篇章。

祁和晖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巴蜀文化研究专家

这一次《司马相如》的历史文献片。我觉得跟以前所做的司马相如的电视节目,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在连续性基础上完全是用新的历史眼光在认识司马相如和评价司马相如不同在哪儿?以前做的司马相如,要么是只偏重文学,甚至有的纪录片着重司马相如的婚姻,这些都不是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成长的角度来认识司马相如。

而这一次的《司马相如》他基本上就是从司马相如为什么在《史记》当中,他的列传有那么长,而且他的列传为什么是跟西南夷的传是相近的?那就主要是从司马相如对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他所建立的功业这个角度来认识司马相如、评价司马相如。

然后再从司马相如对大汉帝国它的统一秩序的歌颂,来评价司马相如,他不仅仅是个辞赋家,他的辞赋体现的是大汉帝国的统一大秩序,统一的这种人文秩序,政治秩序,甚至生态认同。所以司马相国的大赋他就是大汉帝国的文学画像,所以即使从文学评价,这部片子也不仅仅是从大赋的艺术特征等等来讲,而是侧重大赋对大汉帝国统一的大形象的认识。

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这一次这个片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司马迁为什么对司马相如给予了那么高的评价?为什么汉武帝对司马相如那样高的依赖?可以说司马相如是汉武帝平生、终身尊敬的一位大人物,这个人物不仅仅是文学家,还有他对大汉帝国的这种政治文化的大一统秩序的建立,扩展与巩固,他所起的功劳,值得汉武帝这样崇拜他。

王海兵 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

这是一部用生动细节还原历史人物的诚意之作。回首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赋圣”司马相如青史有名,是一座不朽的“高峰”。但是,多年来人们似乎只知其名而少有血肉丰满的形象感知。纪录片《司马相如》完成了对这一历史名人鲜活的人物塑造。全片立意高远,视野广阔,细节生动,故事鲜活,摄影考究,剪辑流畅,节奏明快,制作精良,在形象化叙事中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同时又赋予全片深厚的文化意蕴。全片不仅仅遵循严谨的历史记录,还注入创作者丰沛的情感表达,比如对《凤求凰》的吟唱、对司马相如赋作的引用,表现出团队对司马相如这个历史名人的热爱和对中华文明发自内心的尊敬。

梁碧波 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纪录片《司马相如》可以用“好看、全面、深刻”来概括其特点。

“好看”意味着故事精彩,故事讲得好,很多细节能打动人。比如纪录片中对司马相如以赀为郎、弃武从文的解读,对琴挑文君、赋惊汉主的呈现。“全面”意味着客观真实,该片概述司马相如从一个“非常之人”到“非常之功”的生命历程,全面且生动地展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深刻”意味着它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该片通过对司马相如生命中一个个高光时刻的展现,凸显了他作为历史名人的贡献与地位。正因为这些特点,使该纪录片独具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鉴于此,我要为《司马相如》大大地点赞!

唐晓零 蓬安司马相如研究会会长

本片高度重视历史的真实性,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高超的艺术手法,还原了司马相如一生的立身行事和非常之功,对今人进一步全面认识司马相如的历史功绩和波澜壮阔的汉武盛世富有启发意义。

蓬安古称相如县,因本地有相如故宅、相如坪等司马相如遗迹,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在此地设相如县,明洪武年间,相如县才省入蓬州。以司马相如名字命名的相如县在历史上存在了八百多年时间,南充和蓬安的历史文化至今存留着司马相如的深深印迹,这是南充和蓬安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司马相如故里人,我深感骄傲和自豪。对此,我们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更有责任深入研究司马相如及其文化遗产,并在新时代加以悉心传承和开发利用。

舒炯 四川省突出贡献文艺家、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赋体起源于蜀地,汉代司相如尤为杰出。司马相如因其才华横溢写出异彩纷呈的辞赋,《子虚》《凌云》名传千古,并获得了卓文君的爱情;又因其智慧和谋略书写从政的传奇。纪录片《司马相如》,穿越两千余年的时光,还原了司马相如为国效力的真实,使我们看到了历史进程中治国策略与文化艺术的相互关系。真正值得国人一看。

著名的青年书法家邓长春,在片中既饰演大史学家司马迁,又完成了片中书法的演示。其笔下古朴、潇洒的汉简书体,写得精彩、高妙,又恰到好处地传递了汉代书法的意趣,令我击节而赞之,人物扮相传神、书法演绎传神!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