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成都|国内首个!成都“干—支—末”跨省低空物流首航成功
2024年6月28日上午8时30分,一架(大棕熊Kodiak100型号)固定翼通航飞机从贵阳出发,于10时15分安全降落成都(金堂)淮州机场,该飞机运载的80票贵阳蜂糖李等特色经济产品;在有关货物经卸载、安检、挑件等中转环节后,赓即交由丰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通过丰翼科技无人机运输至金堂县科玛小镇,最终由快递员配送至客户手中,减少物流运输中转时长8小时,提升服务配送效率20%。同时,位于淮州新城的成都国际职教城配送点也实现了无人机配送。这标志着国内以及顺丰首个:成都“干—支—末”跨省低空物流首航成功!13时15分,随着塔台发出指令,运载成都水蜜桃、桃花李等生鲜水果的“大棕熊”从成都(金堂)淮州机场起飞,将在飞行2.2小时后(航线里程约529千米)降落贵阳龙洞堡机场。
此次“干—支—末”低空物流首航取得成功,是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的部署要求,以成都淮州机场为基地门户,坚持高空低空相协同、有人机无人机相结合打造低空物流枢纽,补齐成都市国家级物流枢纽功能。近年来,金堂县依托成都唯一对公众开放的A1类通用机场—成都淮州机场,充分发挥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依托成渝地区的庞大消费群体,按照高空低空搭配、有人无人结合的原则,积极培育低空短途物流、无人机城市配送、应急物资投送等示范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以成都淮州机场为枢纽的“支线物流+末端配送”低空物流体系,实现商业化物流市县互达城乡兼顾。
成都交投集团主动配合顺丰参与成都“干—支—末”跨省低空物流首航,推动无人机深度融入末端物流,是成都市属国企在“低空+场景”市场运用的积极探索,更是低空经济服务民生的具体实践。通过本次首航活动的顺利落地,接下来四川顺丰将着眼于省内甘孜、阿坝、凉山等因地形地势难以及时通过传统物流资源满足时效需求的区域物流航线建设;四川高校学院内低空经济领域相关产教融合的模式合作建设;同时还将开拓医院、医疗领域的样本、血液、疫苗等紧急物流配送场景下的干、支、配方面的物流能力建设和政府及各单位协同能力的提升,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和多元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四川低空经济产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带来交通范式的巨大变革。《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到2027年,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物流配送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2030年,“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实现安全高效运行。
“干线运输”是指城市到城市的路线运输;“支线物流”是指在干线运输基础上对干线运输起辅助作用的运输;“末端配送”也称为“最后一公里”配送,是指快递物品从本地分拨中心或配送站出发,直至交付至最终收件人手中的过程。此次,成都开展跨省低空物流,是综合运用有人机与无人机,构建航空物流“干—支—末”网络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也是当前国内首个“干线运输+支线物流+末端配送”全链路采用低空运载模式的成功案例。
6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会上提出,要“建强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推动常态化开行低空物流商业航线”“不断增强东西互济的枢纽辐射能力”。同时,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航空物流“干—支—末”网络,推动无人机深度融入末端物流”“利用既有机场开通无人机货运航线,开展跨区域、中短途无人机物流”,以上政策给成都大力发展低空物流配送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部署要求,今年3月以来,市口岸物流办牵头推进空域服务保障工作。一是畅通军地民沟通渠道。按照“快起步、飞得起、管得住、发展好”总体思路,积极对接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部、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省低空办等单位,加快理顺和建立空域服务保障机制,全力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工作。二是创新低空飞行审批模式。结合世园会东部新区主会场无人机外卖配送常态化飞行需求,争取空军支持,将空域审批由“一日一申请”转化为“一事一审批”,助力翔彭智航获批固定低空空域和长期飞行计划,实现4月17日至11月30日期间,提前1小时报备即可在主会场半径1.5千米范围内按需飞行。三是推动空域资源有效供给。主动面向全市征集和保障低空应用场景空域需求。截至目前,对接军民航管理单位审核世园会东部新区主会场无人机外卖配送、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四川天府新区无人机防汛集训演示、彭州市无人机物流、成都交投集团路产巡检和建筑垃圾消纳场取证等10余项应用场景飞行活动需求。
下一步,市口岸物流办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快构建军地民协同机制,持续完善管理规则,推动空域资源有效供给,助力成都低空经济加速发展。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打开适飞空域新空间。推动全市低空空域信息数字化,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基于低空航空器运行风险、运行噪声、空域环境及隐私保护等因素,精细化划设成都市低空空域,逐步将全市河道、天府绿道和各类公园等低风险区域上方真高120米以下空域开放为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进一步释放空域资源,持续优化空域结构,推动低空空域开放。
(二)发展物流配送新业态。充分发挥无人机配送相比传统运输方式高效通达优势,助力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布局全域无人机物流配送平台,在医疗、快递等物流配送业务延展应用上不断发力,推广大型赛事会展无人机常态化物流配送经验,依托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华西医院等医院,建立急救药品、血液等紧急医疗物资运输新通道,实现院区间、血站与医院间物资应急投送;同时,在无人机物流运输起降点设立、末端配送、智慧物流等方面快速推进,持续丰富城市物流场景。
(三)开展区域协同新实践。在军民航有关部门和省低空办指导下,充分发挥四川获批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优势,结合“成德眉自渝”等城市间产业互补、人员往来需求,加快构建跨区、跨市和跨省低空通道,积极探索“即时响应+无人机运输+上门送达”和“固定航线+想飞就飞”的高效运输模式,持续开辟无人机商业化物流和低空目视航线,打造成德眉资及成都与重庆间“干支末”跨区域运输体系,并努力在更多城市间进行联通,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都市圈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