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专访《大众电影》社长郑阳:“百花”为锦官城再添彩
7月2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上公布了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名单,并宣布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将于8月2日至4日在成都举行。
发布会现场,获得首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的演员祝希娟出现在大银幕上,让我们回忆起当年,观众从《大众电影》杂志剪下选票,选出自己心目中最优秀的电影作品与电影人。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时代,仅靠寄信投票,《大众电影》编辑部共收到选票11万多张。
《大众电影》杂志内的百花奖选票 图据北京日报
如今,在《大众电影》杂志社的办公室里,还有一整面装满了合订本的书墙,记录着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陪伴观众的悠悠岁月,也印刻着中国电影走过的光辉历程。
从首届到第37届,百花奖经历了哪些变化?时隔39年,如今的成都再次如何迎接“百花”盛放?对此,《大众电影》杂志社社长郑阳接受了看度新闻的专访。
记者:从第1届到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经历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始终保持不变又是什么?
郑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大众电影》是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影迷朋友通过购买附带选票的杂志,选出自己喜欢的电影和演员,再投回编辑部,就形成了百花奖最初的投票途径。首届百花奖的观众参与度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在那种物流条件下,还收回了十一万张选票。当时还请了北京女三中的同学们帮助计票,计票工作持续了好多天,场面非常热闹。
百花奖最初的奖项是更丰富的,包括美术、摄影,还有像科教片、美术片等一些非常专业的奖项类别。直到198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创办,才转移了大部分专业的奖项,后来经历了多次变化,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这9个奖项。
过去(右)与现在(左)的百花奖奖杯
这些年来,奖项设置、评奖方式、奖杯形状都有改变,但是百花奖唯一没有变的是人民性,是群众参与性。正是这一点保证了电影观众对电影的热情,同时也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虽然不能唯票房论,但票房仍然是一个衡量电影价值,促进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业内在制作电影时候,也会更深入考虑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影片,从而促进电影工业高质量地运转。
记者:本届百花奖选址成都,您认为成都的哪些特质与百花奖相契合?
郑阳:成都是一座文化生活繁荣的城市,与电影的文化属性十分契合。并且,成都的电影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正好,无论是成都题材的电影,还是成都生产的影片,都呈上升趋势。
从硬件上来说,作为一个大都市,不论是影院还是酒店,成都都有满足举办百花奖的条件。从软件上来说,成都也是我们全国很大的票仓,今年上半年成都的票房跻身全国前五,这里的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休闲方式,看电影无疑是其中一种,所以成都也具备了观众基础。
时隔39年,百花奖再次回到成都,也是一种特别的缘分。成都与“百花”总是紧密相关,这里有花重锦官城的美景,还有备受喜爱的大熊猫“花花”,如今百花奖落地成都,为这座“百花园”又增添了几分色彩。
成都影视城 图据天府郫都
记者:您对成都电影产业的印象如何?百花奖会为成都带来哪些变化?
郑阳:这些年我们有很多优秀电影都带有川渝方言的元素,这是一个先天的优势。独具地方特色的成都方言在电影中的表现,就会让作品更生动,更接地气,更具可信度。并且成都方言并不难懂,大部分观众都能理解,所以就变成了为角色增加亲切感的元素。
另一方面,成都的影片对生活大量取材,把年轻人的真实生活更多地搬上大银幕,我觉得这是一种更具现实性的创作方向。不管是成都本地的文化也好,还是对我们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好,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37届百花奖重回成都,可能会面对新一代的观众,带来新一代的百花奖的影片和电影人,为成都的电影人、电影、产业、电影环境与文化环境带来进一步的变化,我们也很期待这种变化。
电影《流浪地球2》来蓉路演
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百花奖今年的提名名单有哪些特点?
郑阳:第37届百花奖评选的是从2022年3月1日到2024年2月28日期间的电影,2023年初到2023年夏天,有一大批电影作品井喷,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票房。因此,有许多备受关注的青年演员出现在了提名名单中,让今年百花奖的星光度更高,我相信会有一个会非常“激烈”的终评场面。
记者:电影里有经典画面,《大众电影》杂志也有一些经典封面,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期?
郑阳:其实《大众电影》杂志在80、90年代的封面都是特别美的,在我看来有一种自然大气的美。比如当时登上封面的张宇老师,刘晓庆老师,李秀明老师等,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方向。每当提到这些名字,看见那些封面,都让人回忆起80年代的那一段中国电影初露光芒的时期,唤起人内心朴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