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瞄准低空经济 成都蓄势起飞
6月28日,成都淮州机场举行了成都跨省低空物流首航暨西南低空首航仪式。这是成都打造西部低空中心、发展低空物流配送、构建航空物流网络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也是当前国内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个“通航+低空” 联动物流配送案例。出门打“飞的”,无人机送外卖上门,正在成为现实。据摩根斯坦利预测,至2040年,全球低空出行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其中,我国将占据全球市场的1/4份额。围绕低空经济,新一轮争夺战已在各个城市之间悄然拉开。
今年,成都就提出,要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而支撑这一雄心的,是政策、产业、人才、技术、市场等诸多优势。政策层面,成都拥有“国字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业态创新,拥有试飞空间。今年初,成都出台《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瞄准“未来交通”发力,以飞行汽车、新一代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业态被纳入政策扶持范畴。
此外,成都的产业优势也非常明显。成都是国内同时具备飞机整机、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的三大城市之一,被纳入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具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研发制造和配套产业体系。2023年,成都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收入规模突破1500亿元。
竞逐低空经济,科技创新不能缺席,人才是关键。成都聚集64所高等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西华大学等均设有航空技术优势学科。此外,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电科10所和第29所等“国字号”科研机构在成都扎堆,“北斗+”产业园、四川省无人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相继落地,丰富的人才资源提供智力支撑,成都打造低空经济“最强大脑”,未来可期。
庞大消费市场的刺激也是产业腾飞的“助推剂”。在物流配送、载人飞行、旅游消费、应急救援等领域创新应用场景不断催生之际,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成都,低空经济消费场景不会缺少愿意为之买单的消费者。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在2023年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曾这样描绘低空经济的未来图景。届时,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成都,在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版图中,必将成为极其重要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