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共话三星堆 新出土文物“出院”首展
7月23日,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吉金铸史——三星堆文化与中国青铜时代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广汉市举办。
本次学术会议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内相关文博科研机构、高校专家的鼎力支持,并邀请国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20余家文博单位;国外来自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等文化机构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铜器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以“区域互动视觉下的古蜀文明”为题,从宏观视角论证三星堆文明和其他文明的联系、影响。他认为,作为古蜀文明的标志,三星堆遗址揭示了长江上游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也充分展现出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流互动。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国是早期中国文明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方国文明,其历史发展进程对揭示和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华以“三星堆鸟足神托立像分析:天上的大神使者与国王”为题,分享三星堆文物上一些人物、动物、器物形象的象征关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则以史料为切入点,结合最新考古发现,通过二重证据法论述“三星堆——金沙青铜文明的国家形式”……当日,24位专家进行发言,干货满满。
孙华表示,本次研讨会上,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充分运用宏观与微观、传统与科技手段展开相关研究,交叉融合,相得益彰,为三星堆文化与中国青铜时代的相关研究乃至考古文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和路径。
与此同时,“匠心妙手——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也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开展,展览计划于12月31日结束,展期共计5个月。此次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择选50余件青铜器、金器、玉器、象牙等代表性器物对外展示,包括青铜瓿、金面具、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圆口方尊、青铜神树枝等在内的近90%文物均首次和观众见面。此次展览通过文物展示、数字虚拟修复、图版介绍的展陈方式向广大观众分享三星堆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团队近一年来在保护修复和研究上取得的成果。
据了解,三星堆遗址3-8号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 1.7万余件,相对完整器物4500余件,文物存在残缺、锈蚀、断裂等不同病害,保护修复任务艰巨。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秉持“多团队合作、资源共用、技术互联、成果共享”的理念,与故宫博物院、北京科技大学等16家文保科研机构合作,截至2024年6月,已完成4000件文物的清理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