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审批权下放试点,成都开出“第一单”
“办理过程非常方便快捷,对于我们演艺公司来说,成都的营商环境太友好了!”29日上午9点半,“欧阳娜娜2024巡演成都站”举办单位工作人员曾俊熹在成都市政务中心5楼,拿到了《成都市营业性演出准予许可决定书》,这意味着“欧阳娜娜2024巡演成都站”演出可以正式对外宣传和公开售票了。
据了解,8月25日,欧阳娜娜将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举办演唱会。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务院在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后,成都开出的首单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许可决定。
服务业开放、审批权下放
政策红利拓宽文旅产业发展空间
“从提交申请到收到《成都市营业性演出准予许可决定书》,只用了短短4天时间,成都的效率太高了!”曾俊熹拿到许可决定书后非常高兴地说,“接下来我们会筹划更多涉外涉港澳台的演出,与成都市民见面。”
近期,国务院同意在成都等6个城市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沈阳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国务院同意自7月8日起,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等6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暂时调整实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的有关规定。
据市文广旅局市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在此次新出台的政策中,涉及成都文旅服务业开放、审批权下放两种调整方式,主要包括1个允许事项和4个审批权下放事项,“具体而言,1个允许事项是指允许在成都市设立并符合有关条件的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除中国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4个审批权下放事项则是指将外国投资者、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中国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设立的娱乐场所申请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演出经纪机构,以及将举办外国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的审批权下放至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审批流程
吸引更多文旅资源进入成都
审批权下放后将有何改变?“在以往的演出活动中,由于舞台搭建成本较高,往往在临近演出前3—4日才搭建完成。但舞台未搭建完成就无法获批消防许可,因此成为一项实际困难。”该负责人表示,为了解决企业的困难,该局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审批流程,在要件齐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实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将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审批工作时限压缩至8个工作日。
将审批权下放对成都文旅产业发展有何意义?“本次政策调整是成都文旅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吸引更多资源进入成都文旅市场,对文旅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为成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该负责人表示,更多市场主体进入成都文旅市场,能够激发成都本土文旅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文旅产业迈向更高能级,进一步促进成都经济提质增效,稳步增长。“更多人才资源、文旅资源汇聚到成都后,将在交流交往、互鉴互动中促进成都文旅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目前,成都市文广旅局将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行政审批工作(收件、受理、出件、邮寄、申请、流转)设置在市政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市文广旅局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12日起,已接到咨询电话90余人次,收到23件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申请。
把握重大机遇,提升服务水平
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2023年以来,成都以丰富演艺活动为媒,拉动文旅消费活力。据市文广旅局数据,2023年,音乐产业产值突破560亿元,同比增长12%,相关注册音乐企业超3500家,开展各类营业性音乐演出4500余场,音乐演出票房收入超12亿元。
2024年上半年,全市举办各类营业性音乐演出2400余场,吸引观众超258万人次,演出票房收入约6.09亿元。成功举办林俊杰、杨千嬅、李宗盛以及仙人掌音乐节等各类大型演唱会、音乐节68场,观演人次达118万,票房收入达3.88亿元,带动周边消费约25.2亿元。
另外,全市还举办国际化音乐演出90余场,柏林爱乐乐团、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欧洲之声室内乐团等知名乐团,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芝加哥》等知名剧目陆续来蓉展演,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来到成都观演,演出经济成为拉动消费新引擎。
“此次国家政策调整是一次重大机遇,将吸引更多来自不同地区的高水准、新场景的演出供给,不仅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成都文旅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成都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抓住开放机遇,用好政策红利,适时邀请港澳台同业代表实地考察,引进更多优质项目在成都落地,推动成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