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头盔、减速度…骑友们,这些安全知识要记牢!
近日,杭州萧山一网友发帖称,近期半夜骑行党来外伤急诊的很多,伤情严重,令人震惊。她表示,当晚共有9人因骑行受伤前来医治,还未算手、腿等部位受伤去其他科室的,而9人仅有1人戴头盔。
此前,河北一父亲带儿子跟团骑行时,男孩不慎摔车,遭对向行驶汽车碾压,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夏季炎热,不少骑行爱好者热衷于夜间骑行。去年6月,上海便有大量骑行爱好者在黄浦区苗江路段集结,组团骑行,开启“狂飙”模式,时速将近40km/h,甚至罔顾交通安全,不仅存在占用机动车道、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更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十分危险。
此外,绿道骑行也成为市民、游客青睐的户外骑行线路。成都环城生态区环线100公里绿道由于游玩和骑行人数变多,各种乱象也随之而来,比如行人随意穿行行车道、多人并排骑行等不安全行为。对此,2024年3月27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发布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管理办法(暂行)》,其中第八条规定“安全骑行速度提醒标志应按照高风险路段及人流密集区域最高速度不大于15km/h、其他路段最高速度不大于20km/h的原则设置”。
“骑行热”兴起后,不少骑行党盲目追求速度,忽视交通安全,不文明的骑行行为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
⇨前车突然减速,后车来不及刹车,导致两车受损,人员受伤。
⇨骑行在机动车道上,车速过快刹车不及时,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导致骑行人员受伤。
⇨自行车逆行骑入对向车道,与正常行驶的机动车发生碰撞,导致骑行人员受伤。
选择自行车外出时
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
提前规划,精选路线
提前规划路线,熟悉路况,选择照明条件好、交通流量较小,有机非隔离设施的道路进行骑行运动。
遵守交规,安全骑行
遵守交通法规,请勿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骑行等。单手骑行、双手离把、攀扶机动车骑行既危险又违法,易失去平衡摔倒或驶入路中与机动车发生碰撞。
穿戴安全防护装备
请确保佩戴合适的头盔和护具,安全性能优先于外观。
车灯照明,服饰显眼
自行车必须安装前灯和尾灯,同时穿着鲜艳或反光衣物,增强自身和车辆的辨识度。
骑行要专心,勿分心
骑行时请保持专注,玩手机、看视频、听音乐等行为会导致骑行人注意力分散,遇到紧急情况时难以应对,极易导致交通事故。骑车时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应集中注意力,自觉抵制打电话、发微信、刷短视频等行为,注意观察四周,保持安全车距,时刻留意车辆和行人动向。
骑行有序,安全第一
遇到下坡或狭窄路口时,避免并排骑行,适当减速,确保安全优先。避免相互追逐或曲折竞驶,一味追求加速度,如遇到突然出现的行人、临时变道的车辆等紧急情况,都有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骑行靠右,不抢车道
骑行时请靠右侧行驶,不要随意变道或抢占机动车道,确保行车安全。
骑行年龄要合法
未成年人的行为控制能力弱,应急反应、协调性等方面都不成熟,对交通知识了解少,骑车上路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遇到突发事件时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炎热夏季
为骑行带来一系列挑战
高温、紫外线、湿度
如何避免?
这份攻略请收藏
夏日炎炎 正确防晒
夏季阳光强烈,紫外线辐射高,白天出门骑行,建议选择轻薄透气的长袖骑行服和长裤,搭配宽边骑行头盔和骑行眼镜,不仅能有效阻挡紫外线,还能防止蚊虫叮咬。出发前半小时,涂抹防晒霜,特别是脸部、颈部、手臂等暴露部位,每隔两小时或出汗后需重新涂抹。
谨防中暑 合理补水
夏日骑行,身体容易因大量出汗而脱水,进而导致中暑等严重后果。出门骑行前确保水壶装满水,并根据骑行强度和天气情况,途中适时补充水分,建议每骑行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停下来喝一次水。长时间骑行后,清水可能无法满足身体对电解质的需求,可适当饮用运动饮料或自制含盐的电解质水。饮水应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造成身体不适。准备急救用品,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注意骑行时间和路线
夏日骑行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骑行,这两个时段气温相对较低,紫外线较弱。骑行要避开高温时段和恶劣路段,尽量选择有树荫或建筑物遮挡的道路骑行,减少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
请广大骑行爱好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安全文明骑行
资料来源:杭州公安、北京交警、成都天府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