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例出现!可飞沫传播!关于猴痘,这些事你需要知道
近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该国出现首例猴痘Ib变异株病例。这也是世卫组织上周为猴痘疫情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后,全球第二例、亚洲首例Ib变异株病例。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不同,此次发现的Ib型变异病毒还可以通过分泌物(如呼吸道飞沫)、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
泰国卫生部疾控部门称,这名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是一名欧洲男性,8月22日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他感染的是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新型毒株的致死率为3%,目前已在多个非洲国家蔓延。在已知的致命病例中,5岁以下患者的比例超过了60%。
8月22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泰国公共卫生部图
世卫组织第二次
发出最高级别警报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8月14日宣布,猴痘疫情再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自2022年7月以来世卫组织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布《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最高级别警告。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Ⅰb”去年在刚果(金)出现并迅速传播,已蔓延至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等从未报告过猴痘病例的周边国家,这是宣布猴痘疫情再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谭德塞表示,目前猴痘疫情具备在非洲以及向其他大洲进一步传播的潜力,这十分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报告的猴痘病例数超过1.56万例,已超过去年病例总数,其中死亡病例达537例。
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成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与两年前的首波猴痘疫情不同,此次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妇女和15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儿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4倍。
对于这一新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塔里克·贾萨雷维奇透露,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猴痘与天花属于同一种种属病毒),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他们在拥挤的环境中与可能患病的家庭成员有密切接触。
“此外,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发达。虽然这些因素促使其易感,但需要更多研究来充分理解为什么儿童在刚果(金)受到如此不成比例的影响。”贾萨雷维奇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了一项计划,以更好地了解疾病在家庭和社区的传播情况。
海关总署发布公告
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
8月16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公告称,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发布公告如下:
一、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且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交通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物品,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卫生处理。
本公告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个月。期间对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新增的发生猴痘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按本公告执行。
关于猴痘“三问三答”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1958年在实验动物猴子身上被发现,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雨林国家。
猴痘病毒有两个分支,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中非)分支。刚果(金)于1970年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
猴痘如何传播?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非人灵长类动物。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感染猴痘病毒后,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初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现阶段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目前一般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小。
如何预防?
1.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建议经常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洁手部。
2. 避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发生性行为。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
3. 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21天,且不要再与他人密切接触,出现皮疹、疱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行为史。
4. 如家人、朋友确诊猴痘,要注意个人防护,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同时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和其他生活用品,避免共用卫生间,并做到勤洗手、勤通风。
近期如出现皮疹、疱疹、发热等症状不可忽视,尤其要关注儿童的异常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日常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严防感染疫情。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海关发布、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央视财经、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