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网络生态治理,新技术创造文明“新引擎”
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正式在成都拉开序幕。8月28日下午,大会进入了深度探讨的环节,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正能量、网络辟谣、网络文艺与文化强国等主题的多场论坛依次展开,吸引了众多业界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
在多场分论坛中,“新技术”“科技赋能”等关键词频频出现。随着科技发展中诞生的众多网络平台,如今也正是在新技术与新应用的赋能下,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的全链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如何为未成年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防止不良网络信息泛滥等问题和风险?
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分论坛上,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表示,随着网络生态治理工作进入深水区,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要善于在治理工作中运用新技术。“近期,我们通过系列技术模型挖掘,针对网络暴力的问题,重点打击水军等群体。在体育饭圈乱象的治理中,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关键苗头,也让我们在治理工作上掌握了主动权。”
在郭凯天看来,在网络生态领域存在一些反复出现、影响广泛的疑难问题,其治理的关键在于机制、技术与决心。目前腾讯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已经进入4.0阶段,将人脸识别AI、机器学习、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技术和服务资源投入到未成年人保护的全链条中。同时,腾讯也在成都建设了未成年人保护营地,将网络保护与家庭教育结合。
打造网络谣言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从清华大学取消新闻传播专业,到小学生在巴黎丢作业,当前,网络上涌动着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加上个别自媒体为吸引眼球,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通过夸张、虚构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传播,很容易使不良信息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
在网络辟谣分论坛上,新华网党委书记储学军表示,做好网络辟谣工作,是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关键一环,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数字时代,网络信息加速膨胀,主流媒体要做好权威发布的“定音鼓”,当好正能量传播的“压舱石”。谣言治理独力难成,需众智所为、众擎共举,要深化改革创新,用好技术赋能“新引擎”。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多、传播快,互联网辟谣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更需要政府部门、网络平台、社会网民等力量的共同参与配合。微博政府媒体事务副总裁、总编辑陈丽娜表示,网络谣言的治理存在发现、识别、求证难等问题,对此,微博围绕网络谣言的发现、求证、处置、宣推、回溯全过程建立了分级分类管理机制。通过不断迭代产品功能,微博通过附注功能、热搜辟谣固定位等方式,助力构筑起网络谣言治理的强大防火墙。
明确底线责任,保障网络安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近两年,各行业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各环节迎来快速迭代和探索突破时期。同时,AI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以及行业发展环境也需多方共同破解完善。大会现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互联网的兴起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互联网既植根于现实世界,又孪生出网络空间,也由此诞生相应的网络文明。“今时今日,AI浪潮席卷而至,互联网发展迎来新的契机。打造一个正向、公平且具备高度文明的网络空间,是政府、社会和企业需要同心协力完成的历史使命。”吴泳铭表示,AI快速发展及其对网络文明带来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各国高度重视AI生成信息内容安全,通过立法立规明确底线责任,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这对推动AI的负责任、安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他同时指出,面对大模型带来的新挑战,阿里巴巴强化对训练数据的安全管控,提升模型的安全对齐水平,实时评估监测模型生成内容;同时,完善模型生态管理机制,帮助开发者和用户负责任地使用模型。“回望历史,生产力的发展主导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新型生产力优势,用新技术提升平台能力,用好AI技术,让它成为守护、传递网络文明的原生力。”此次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召开,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对网络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动员。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各方凝聚共识,共同描绘出中国网络文明的美好蓝图,为构建网络强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福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