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面积将超180万平方公里!四川各市(州)高温津贴标准来啦
两大高压系统再次联手,高压核心区的592线牢牢“圈”住黄河以南大部地区。
今天开始,副热带高压系统又将加强西伸,并与大陆高压再次打通,高压系统主导的下沉气流将牢牢掌控我国黄河以南大部地区,江南、华南新一轮大范围高温酷暑又将开启。预计未来三天,湖北西部和东部、安徽东南部、浙江、江西、福建西北部、广东南部、广西中南部等地最高气温有35~36℃,局地37℃以上。
具体过程来看:明天,高温范围就将迅速铺展成片,波及超过十余省区市。
9月1日高温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南起广西、广东,最北波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高温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除四川盆地外,这天的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也会有40℃以上区域。
9月2日高温开始消减,华北南部、黄淮退出高温行列。
9月3日随着江南东部、华南东部降雨增多,高温也有所缓和。
这轮高温核心区域仍在四川盆地一带,不仅强度强,还非常持久。预计未来七天,四川东部、重庆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40~42℃。
8月下旬以来,重庆沙坪坝、北碚、荣昌、江津,四川合江、泸县等站点超过40℃的持续高温日数达9至10天。受高温酷热天气影响,川渝多地推迟了中小学、幼儿园的秋季开学日期。
像重庆,今年以来的高温日数达51天,仅次于杭州的52天,不过预报来看,未来七天重庆仍是持续高温,有望反超杭州,成为今年来全国省会级城市中高温日数最多城市,而且最高气温也仍在40℃上下,酷热难以缓解。在重庆出门上学真的是一大“烤”验……
此外,截至今天15点,上海徐家汇再度达到高温线,拿下今年8月的第26个高温日,创单月高温日数最多纪录(此前最多为2013年7月的25天),也是8月高温日数的新纪录。今年到8月30日,徐家汇47个高温日,追平2013年47天、仅次于2022年50天。
除了南方被秋老虎“强塞”了一份高温“礼包”,北方一些地方也将迎来同期少见的高温。像兰州今天17点18分左右最高气温冲上了35℃,追平了当地最晚高温日纪录;同时,西安、郑州未来七天也会频繁出现35℃以上高温,对西安而言,这种情况也是不多见的。
而对北方其他大部地区而言,将有冷空气携大风、降雨和降温天气登场,“一场秋雨一场凉”才是未来几天北方的天气写照。
今天西北和东北一些地区就已出现降雨和明显降温,部分地区较昨天同时次降温超10℃。
未来几天,受到西风槽东移影响,西北、东北等地多过程性降水。其中9月2-7日,北方还会陆续有两轮降雨过程。
9月2-4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等地自西向东还将先后有小到中雨或阵雨过程,局地有大雨或暴雨。
9月5-7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雨或暴雨,时效还长、持续关注。
8月30日,记者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根据8月1日起实施的全省高温津贴标准,全省21个市(州)结合实际,调整确定了当地的高温津贴标准,目前已全部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调整后,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绵阳、宜宾、雅安、眉山、资阳、甘孜、阿坝、凉山等市(州)最新高温津贴标准每人每天13—23元,德阳市每人每天23元,广元市每人每天15—23元,南充市每人每天20元,遂宁市每人每天18元,内江市每人每天14—23元,乐山市每人每天18元,广安、达州、巴中等三个市每人每天20元。
今年7月23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四川省总工会联合发文,在综合考虑全省经济发展、职工工资增长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等情况下,将四川省高温津贴标准从每人每天10—18元调整为每人每天13—23元。调整的标准从今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上述四部门同时要求各市(州)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本地区高温津贴标准,并在10个工作日内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17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现实中,有的用人单位以防暑降温物品替代高温津贴。对此,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提醒,防暑降温物品属于劳动保护措施,是为了确保劳动者不中暑。而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补偿性质,是补偿劳动者在高温(室内气温≥33℃、露天气温>35℃)环境下的额外劳动消耗的工资补充形式。由于性质不同,防暑降温物品和高温津贴不能相互代替,即劳动者可以同时享受防暑降温物品和高温津贴。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因提高高温津贴而降低工资。最低工资标准不含高温津贴。
资料来源:川观新闻、四川大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