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引路 筑梦40年丨刘霞: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师者,人之模范也。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为全面展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和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团结凝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蓬勃力量,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看度新闻特别开设“蓉光四十年 致敬教育人”专栏,推出“提灯引路 筑梦40年”系列报道,与你分享成都教师的育人故事,一起致敬成都教育人!
在泛黄的老照片中,我们见证了时间的痕迹,也窥见了几代教育人的坚守与传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老师刘霞的故事,感受那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温暖与力量。
抗拒与觉醒,初识教育的真谛
刘霞的父母,是偏远大山中的乡村小学教师。简陋的校舍、艰苦的环境,没有阻挡他们数十年的教育热情。然而,受父母影响颇深的刘霞,却并不想当老师!这份“抗拒”,源于她对教师职业各种辛劳付出的深刻理解。
但命运总是充满转折。初中时,一位智慧班主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刘霞的想法。他仅用两个月时间,将一个班级纪律不太理想的班级转变为全校最优秀的班级。这一刻,刘霞意识到,一位好老师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也理解了父母的坚守与付出。于是,她决定追随父母的脚步,成为一名教师,引领迷途的孩子走向光明。
挫折与成长,初登讲台的挑战
然而,现实与理想差距甚远。初登讲台的刘霞,面对的是一堂堂难以控制的课堂。她尝试树立威严,却收效甚微;她努力沟通,却常被误解。那一刻,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与迷茫。但正是这些挫折,促使她不断反思与成长。
转机与突破,前辈的启迪
转机出现在2005年,刘霞有幸参加了“四川省生物骨干教师研修班”。在那里,她系统地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与众多专家学者交流心得。她恍然大悟:教育不应是单向的灌输,而应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共鸣。于是,她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断的探索实践使得她在课堂设计上不断突破,曾获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四川省生物赛课一等奖,成都市班主任技能大赛7个项目均获一等奖。
时光荏苒,身为“80后”的她,如今已经成为正高级教师,回望来时路,刘霞感慨万分。她庆幸自己在挫折中找回了理想,更感激父母及前辈教师的无私奉献,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她的影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深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个好老师的内核——爱与责任,永远不会改变。她将继续在这条教育之路上坚定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更多推荐:点击《蓉光四十年 致敬教育人》专栏,阅读更多成都教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