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爆火收官!三个“新”读懂《走向大西南》的“流量”密码
9月9日晚,作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剧目、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火热收官。据国家广电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数据系统显示,该剧开播当晚就成为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收视率冠军。播出期间,该剧黄金时段全频道的平均收视率连续9日位居全国第一,单集峰值收视率创纪录首破3.5%,市占率达到18.46%,平均收视率2.76 %,实现热度和口碑的双重登顶。自开播至收官,双网收视率均超1%,触及观众近2亿人,累计播放量超1.7亿,创造了近年来重大革命题材的收视新高。
此外,该剧在抖音平台表现活跃,主话题播放量过亿,连续进入抖音热榜TOP10,实现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在抖音平台上的重大突破,成为近期观众覆盖面最广、受众黏性最强的高质量主旋律剧集之一。
持续领跑卫视黄金档的收视率,不断攀升的主话题阅读量,一路高涨的“自来水”口碑……均勾勒出这部历史剧在不同平台、不同群体中的火爆程度。这部剧为何火了?是豪华的演员阵容?还是别具一格的题材?从三个“新”中,带你找寻答案。
叙事“新”:双路并进下的空间写意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毛主席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雄伟诗篇。我军势如破竹,于1949年5月27日解放上海。党中央随即布局大西南,决定由邓小平和刘伯承率二野入川,解放大西南。刘邓二人再次携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百感交集。《走向大西南》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革命历史剧,该剧秉承“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宗旨,独具匠心地采用了主线副线双路并进的叙事方式。写实方面,充分尊重历史事实,讲好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陆续完成了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剿匪反特、修建成渝铁路、团结民族同胞、和平解放西藏等历史故事。写意方面,则聚焦塑造更生动、鲜活的人物,以打动更多的年轻观众。
比如,在剧中,不仅有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真实历史人物的精彩演绎,还有数十个虚构人物作为补充,他们的身份姓名确是虚构,但从历史上都可以找到一个甚至多个原型。“这些散落在历史文献中较为碎片化的人物,其实都有参与到大西南的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将这些人物塑造成一个个鲜活饱满的角色,用虚实结合的设计构成一幅独特的历史生活画卷,让观众在感受宏大历史的同时,也能体会时代背景下丰富的个体生命。”《走向大西南》导演王伟民表示。
另外,为真正尊重历史,呈现出真实的历史感,该剧从剧本创作至拍摄完成历时4年,在剧本创作阶段,编剧团队翻阅几千万字历史资料,并多次组织党史、文史专家交流研讨,花费近3年时间完成定稿。全剧约有200个以上有名有姓的角色,其中至少80个有真实的历史原型。拍摄制作更是精益求精,要求特型演员从体型、发型到着装、举止,都与历史人物高度一致,定妆后俨然从历史照片里拓印下来一般。同时摒弃不真实的背景搭建,辗转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实景拍摄,尽可能从环境背景、人物形象、到服化道设计上做到1:1高度还原,为观众呈现一部真实、感人的历史巨作。
形象“新”:塑造真实立体的人物群像
在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创作中,思想的高度、深度与精准度决定了作品的格局,但一部剧能受到观众青睐,从同题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还离不开对真实立体人物群像的塑造。该剧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摒弃了刻画英雄人物“高大全”脸谱化手法,通过大量生活化的情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伟人的不同侧面,让大家看到一个有温度的伟人形象,让人有亲切之感。
比如,在西南工作期间,邓小平常常走到人民中间,心中想得最多的也是“人民”二字,在电视剧《走向大西南》中,贯穿人物行动的几大事件都浓墨重彩地展现了邓小平敢作敢为、勇于开拓的气魄胆量。“这些历史事件都体现了伟人的高度,但这部剧还要展现伟人的温度。因此我们在剧中刻画了很多温暖细节,展现邓小平的家庭和生活。”在王伟民看来,把人当作人来讲述,还原到生活中,才更真实可信。所以在他的镜头下,有孩子的顽皮,有妻子的嗔怪,有朋友的相惜。通过展现妻子、孩子、兄弟,朋友等家庭元素,立体烘托出45岁主人公的清苦、智慧、和气的形象,生动诠释了革命者的家风与情怀,既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曾多次饰演邓小平同志的演员安荣生说,“《走向大西南》的邓小平是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这是一位阔别家乡三十年后,肩扛重大使命重返故土的小平,是一个年富力强、勇于开拓、敢作敢为的小平,也是一个全程操着乡音,对故土、对家人、对工作满腔热忱、满怀深情的小平。”几乎每一集都充满“生活流”的日常,仿佛邓小平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路径“新”:用匠心创作高质量视听内容
这几年,主流媒体一直都是剧集出品方中的重要角色,不仅在关键节点上不缺位、不失语,更是在重大题材表现上有方法、有创新。如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了《大江大河》,以城市和农村的双重改革进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下的三种奋斗历程,拍出了时代洪流的惊心动魄,豆瓣评分8.8分;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功勋》,从八位功勋人物破题百年建党伟业,豆瓣评分9.1分……这些电视剧的最大创新,是在更广、更深领域,耕织年代现实主义题材剧这一独特剧种,体现了主流媒体在描绘新时代、书写新征程中的排头兵作用。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同样在关键点位不缺位、不失语。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聚焦主题主线,弘扬伟大精神,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电视台、四川京成影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紧紧围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重要节点,推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展现了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同志率部解放大西南,领导政权建设,推动西南地区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历程。同时剧情围绕土地改革、经济改制等内容,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在大西南建设中的前瞻性和开拓性成就,展现了大西南充满烟火气的幸福生活状态。用匠心书写光辉壮丽的历史影像,引导观众领略世纪伟人的可歌、可泣和可赞,以及新时代中国的可信、可爱和可敬。
近年来,“四川造”影视作品花开并蒂,捷报频传,其水准和口碑在国内赢得一致好评。不久前,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都广播影视集团旗下成都市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影片《孤军》,获得了第22届俄罗斯Y.N.奥泽罗夫国际军事电影节金剑奖。此外,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还推出了《做自己的光》《故乡,别来无恙》等爆款影视剧,《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等精品纪录片,《三苏祠2023谭咏麟“定风波”诗乐共画》大型音乐文化节目,影视音乐剧《金沙》等,通过深挖天府文化的历史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讲好成都故事,为持续擦亮“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加快建设彰显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贡献力量。
功勋耀征程,砥砺奋进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谱写下伟人的史诗,实现热度和口碑双登顶,精彩收官的《走向大西南》是经得起挑剔的诚意之作,也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质之作。未来,成都台还将继续展现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为观众带来更多饱含国剧气质的原创剧和精品化的“头部剧”,在一场场视觉盛宴中,让观众感受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启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