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节气·寒露丨嗦一口膏美黄肥,“蟹”逅金秋第一鲜!
10月8日,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和转折。贴秋膘,才是正确的御寒姿势。何必执着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古话就有“金秋菊黄蟹正肥,持螯饮酒滋筋髓。”从食俗上来说,从寒露开始,就到了吃螃蟹的黄金时节。今天,看度新闻《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就用鲜美至极的大闸蟹,打开你的舌尖味蕾,撷取一味金秋之美。
食欲之秋,怎可无蟹?对一个吃货来说,金秋最诱人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当然是一只只膏厚肉肥的大闸蟹啦!近日,看度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成都天府二街的盒马鲜生(复城国际店),带你“蟹”逅金秋第一鲜。
寒露·秋季美食“顶流” 大闸蟹市场热销
秋日惜景,寒露惜蟹。经过了漫长的蓄养,终于等到肥美的大闸蟹上市。记者走进盒马鲜生生鲜区看到,一个个被“五花大绑”的大闸蟹,根据规格的不同,被整齐地摆放在显眼位置,等待市民挑选。“寒露正是吃大闸蟹的好时候,特别是母蟹,此时母蟹正处于繁殖期,蟹黄饱满、蟹肉丰腴,营养价值很高。而公蟹则长得慢些,到农历十月后,脂肪才逐渐堆积起来,长成蟹膏,所以成都市民为了尝鲜买母蟹的会多一些。”成都节气时令推荐官李先林表示,因大闸蟹味道鲜美,膏肉肥美,近来,前来买大闸蟹的市民络绎不绝,“特别是受高温天气影响,今年蟹成熟得晚,名声在外的阳澄湖大闸蟹更是9月25日才开捕上市,缺席了中秋,所以上市后很多市民第一时间就来买了,订单量较往常更多。”
据了解,目前盒马鲜生(复城国际店)店内的大闸蟹主要来自江苏“蟹首领”和阳澄湖大闸蟹两个品牌。此前,盒马对新鲜上市的“蟹首领”大闸蟹展开促销活动,69元就可带走4只原价19.9元/只,规格在90g-110g/只(1.8两-2.2两/只)的鲜活大闸蟹。此外,115g-135g/只(2.3两-2.7两/只)“蟹首领”大闸蟹售价为99元/3只,140g-160g/只(2.8两-3.2两/只)大闸蟹售价为55.9元/只。“我们销量最好的就是中等个头的大闸蟹,平均每天都要卖出几百只。”
至于成都本土大闸蟹,则将于10月中旬开捕上市。其中,“成都产”大闸蟹多来自金堂县云合镇云桥水产养殖基地,该基地大闸蟹青壳、白肚、金爪,口感回甜,肉质细腻。成熟的蟹个大体肥,蟹肉丰满。一般单只重3两左右,大的单只公蟹能达到4两。多销往成都市场,少部分销往省外,目前已有多位消费者咨询并预订。10月中旬以后,好吃嘴们还可到现场购买肥美大闸蟹,一品成都味道。
图据金堂发布
那么,要想吃到美味又新鲜的大闸蟹,该如何挑选?到底公蟹好还是母蟹好?李先林表示,蟹壳高,甚至有点掀起来的螃蟹更肥,蟹黄也会更多。“一般而言,无论是公蟹还是母蟹,都各有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然而,到底选择吃公蟹还是母蟹,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口味和对营养的需求。”李先林说,公蟹的特点是肉质鲜美,味道浓郁。尤其是蟹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口感细腻,味道醇厚。然而,公蟹的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对于关注健康的人来说,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母蟹。母蟹的特点是肉质鲜嫩,味道清甜。尤其是蟹黄,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健康有益。
寒露·蟹有N食方 “偏爱”清蒸这一口
大闸蟹味美,做法也很多,如清蒸、葱油、香辣、盐焗、醉蟹等。但成都人最爱的大闸蟹做法,首选当然是清蒸,看似简单,却最能吃出原汁原味,母蟹膏黄浓郁悠香,公蟹膏油甘香诱人。“清蒸,才是对一只肥美大闸蟹最大的尊重。大闸蟹刷干净,放入姜片,和冷水一起入锅蒸,待水开后再蒸18~20分钟即可。不需要任何调味料,蘸点姜醋直接吃,秋天最鲜美的味道便已入口。”李先林说。蒸制过后的大闸蟹,色泽金黄,掀开蟹斗,可见雪白晶莹的蟹肉和金黄流油的膏黄。掰开蟹身,那膏油便顺着指尖滑落,吸吮而入,腻齿粘舌。用工具将蟹肉从蟹腔中剔出,搭配姜醋食用,更是鲜中带甜,回味悠长。
而在江浙等地,还有熟醉蟹的吃法,人们以熟蟹入花雕酒中腌制,肥美鲜香的螃蟹混合着浓郁的酒香,味道别具一格。“在盒马鲜生各大门店,我们也上架了熟醉蟹,销量还是可以,今天我们店里的熟醉蟹就已经卖完了。”李先林表示。据悉,传统的醉蟹一直是生醉,与醉蟹相比,熟醉蟹的吃法既减少了大闸蟹的腥味,也减少了生食对身体带来的刺激,口感更加细腻,味道更鲜美,健康又养生。
图据小红书用户@三分甜七分辣
大闸蟹鲜美让人难以抵挡,不过李先林提醒广大食客,吃大闸蟹也不能随意乱吃,其中的很多讲究与禁忌要了解清楚:一是不能吃死蟹,要现蒸现吃不要存放。二是一定要蒸熟吃,一般而言,要高温蒸制18~20分钟才能有效杀灭各类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三是不宜多食,大闸蟹虽然味道鲜美,但也是一种高嘌呤、高胆固醇,性寒的食物。吃完大闸蟹,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姜茶,温中暖胃,才算是为品蟹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秋正浓,蟹鲜香。这份美味,是寒露节气给我们的馈赠,满足了味蕾,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又一份期待。这个金秋,你吃上你的第一口“鲜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