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一场街头Live Show 一次根植于城市的“原创新声”
“在街头听原创音乐会,简直太棒了!”国庆前夕的一个傍晚,成都音乐坊黑胶广场上人头攒动、红旗飞舞、歌声飘扬。2024原创音乐人选拔活动《原创新声》路演拉票会来到现场,黄爱霖、何嘉鑫、席佳川、韩丙臣、肖楠婷、拾光者计划乐队6强选手齐聚,给市民带来了摇滚、民谣、流行等多种风格的原创音乐,并和市民一起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同祝福祖国!这场充满活力的Live Show,让现场市民掌声不断。斑斓的夜色下,伴着歌声与欢笑声,成都音乐坊音乐氛围更加浓厚,也让成都这个秋日的夜晚愈加浪漫。
全场合唱
《原创新声》路演为祖国庆生
继9月23日,《原创新声》首场选手拉票会走进武侯区玉林三巷·民谣里,国庆前夕,6强选手再度集结,在成都武侯区文旅地标黑胶广场为市民献上一场极具魅力的视听盛宴。
夜幕降临,跨界工程师席佳川用一曲《每个人都孤单》将观众引入音乐之夜;“快乐小狗”何嘉鑫自弹自唱《云中岛》,用歌声治愈现实的疲惫;“舞台炸弹”黄爱霖用《Body rule your mind》,让大爷大娘都忍不住一起摇摆;拾光者计划乐队用极具特色的民族歌曲《妞妞的思念》,吟唱出大凉山的天籁之音;“白月光”肖楠婷的《老顽童》如同温柔的秋风拂过观众心间;“蓝调诗人”韩丙臣自弹自唱全新歌曲《永远会存在》,单纯热切的感情,在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6强选手在表演中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当晚的重头戏,当属6强选手与全体观众共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大家挥舞着国旗,用最真挚的歌声,感受中国人的骄傲与幸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游客们欢聚一堂,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高唱对祖国的赞美与祝福,歌声传遍街头巷尾,深情的歌声里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激情昂扬的奋斗精神。“能在国庆节参加一个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欣赏别人的歌曲,还能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市民李阿姨说道。
歌手与市民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多维发力
成都音乐氛围愈加浓厚
作为成都音乐产业聚集地,路演所在的成都音乐坊毗邻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聚集了大量演艺场地、音乐工作室、乐器行等,音乐氛围极其浓厚。走进成都音乐坊,从黑胶广场到音乐大道,从锦江音乐广场到九眼桥酒吧街,音乐、文化、创意等元素完美融合,各式音乐体验场景让成都显得更加巴适。
感受这里的音乐氛围,可以从地铁站开始。成都音乐坊旁边的地铁磨子桥站,黑白相间的台阶配色神似一个个钢琴键,市民每踩一级,就会响起一声曲调,连在一起就是歌曲《成都》,出地铁站的过程仿佛自带上了BGM,人人都是“钢琴演奏家”,人人都是音乐世界里的主角。而走出地铁站不远,就是成都城市音乐厅,这是西南地区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演出场馆,经常有各类演出活动上演,话剧、交响乐、音乐剧……最低几十元就能享受一道视听盛宴。
图据成都城市音乐厅官网
场馆有演出,街头有演艺。在成都音乐坊,还有大量专业院校、演艺演出团体及音乐产业企业定期开展高品质、常态化街头艺人演出。《原创新声》选手石嘉佳,就是一位街头艺人,她欢乐有趣的演唱时常引来群群路人驻足观看,对于这样的时刻,石嘉佳总是非常享受。“成都的音乐环境很好,无论是专业的演出现场还是街头,都能感受到成都人对音乐的喜欢。”石嘉佳现在很喜欢走上街头去倾听成都人的声音,给城市一个“耳朵”,打开人与城之间的音乐密码。
成都音乐坊只是成都浓厚音乐氛围的缩影,音乐爱好者陈女士表示,“在成都,不仅可以在不同的演艺场所看到各类音乐演出,还经常会在街头听到不同的音乐,感觉音乐都是成都特色了”,在陈女士看来,音乐已经融入成都人的生活,成为城市的特质。
音乐与生活结伴而行,正如陈女士所感,即使没有去到演唱会现场,没有买音乐厅的门票,成都还有“会唱歌”的街头,还有无数跳动音符的餐厅和酒馆。在成都,音乐无处不在。
街头艺人在表演中
“音乐+”产业
“国际音乐之都”大有作为
作为城市发展的“音乐引擎”,近年来,成都音乐坊还大力鼓励原创音乐,支持各类音乐产业孵化,通过举办“音乐+”创新创业大赛,为“阿卡星球”等参赛创业者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提供服务。同时凭借自身巨大的投资潜力、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吸引了“摩登天空”“昌禾文化”等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原创音乐文化公司,以及全球第一大黑胶唱机制造商深圳市佳音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音乐坊深度合作落地的MPK【黑胶文化馆】等项目在此落地生根。
在音乐氛围的滋养下,在原创音乐的蓬勃发展下,成都音乐产业也迎来高质量发展。以成都音乐坊为例,目前,成都音乐坊共吸引企业入驻超800家,2023年音乐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了70亿元。成都音乐坊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5年内,依托音乐文创总部基地,整个片区音乐企业数量将突破2000家,产值突破200亿元。
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据了解,为打造好成都音乐坊这个全市音乐产业链的主承载地,武侯区制定出台了“成都音乐坊建设发展三年(2024—2026)行动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成都音乐坊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强化政策保障等关键要素支撑,推动成立成都音乐坊音乐产业生态联盟,与四川音乐学院围绕阵地共享、人才共育、产业共建达成战略共识,搭建音乐产业链资源共享交流平台。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成都音乐坊片区音乐产业动能,塑造音乐文化品牌以及打造音乐特色场景,成都音乐坊片区今年已展开焕新升级。未来,成都音乐坊将持续举办周末和节假日固定音乐活动,增设音乐文创市集、品牌展陈、新品推荐、乐器体验等特色消费场景,进一步推动音乐与文创、商业、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偏好的人群需求,加强跨区域的文化旅游合作,刺激和拉动更广泛的文化旅游消费。
成都音乐坊片区的府南河音乐广场
从场馆到场景,从氛围到产业,成都音乐坊音乐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历程,迎来了“口碑与经济”的双丰收。这是成都音乐坊不断努力取得的成果,也是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成效的体现。
近年来,成都加大对音乐产业的扶持力度,修订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促进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成都市“十四五”音乐之都建设规划》及国际音乐之都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等一系列政策,不仅带动了成都市音乐产业的发展,也满足了公众对于音乐文化的需求。2023年,音乐产业被纳入全市建圈强链重点发展的28条产业链之一,对于全市音乐企业来说,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成都围绕音乐产业建圈强链,建立起了“链长+牵头市级部门+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为构架的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推进机制,构建音乐产业政策包体系,精准匹配产业要素资源,实施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音乐产业再上新台阶。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随着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系列政策措施的走深走实,以及音乐产业建圈强链的强力推进,音乐在塑造城市精神和文艺品格的同时,也将在释放文化消费潜能、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