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亿人次、7008.17亿元!数“读”各地假日经济 文旅市场热潮涌动
桂子飘香,蟹肥菊黄;市声喧沸,人潮熙攘。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一组组数据格外滚烫——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
另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0.03亿人次,日均28618.7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3.9%。
具体来看,铁路客运量13125.1万人次,日均1875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6.3%;水路客运量980.1万人次,日均140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10.0%;民航客运量1609.6万人次,日均229.9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184616万人次,日均26373.7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3.7%。
另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居民消费市场展现较强活力,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下同)同比增长25.1%。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增势较好。小吃、快餐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1%和9%。露营、民宿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3.2%和6.3%。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这个假期,人们动起来,消费热起来,处处彰显流动中国的生机活力。
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热力十足
多地文旅消费“成绩单”亮眼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西安、南京、杭州、苏州、武汉位列国庆假期国内热门城市目的地前十。另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成都、北京、重庆、上海、广州、杭州、深圳、西安、长沙和南京位居国内出游“临时预订”前十。
作为国内出游最热门目的地榜首城市,国庆假期,北京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双双创历史新高。其中,接待游客2159.64万人次,同比增长18.35%,旅游总收入268.85亿元,同比增长11.67%。假日期间,进出京客流量大,至7日17时许,铁路、民航、长途客运、公路自驾进出京总量已达2875万人次,其中进京1431万人次、出京1444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上升7%。
图据文旅北京
上海同比基本持平,共接待游客1862.25万人次,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为269.19亿元,同比增长4.60%。其中,上海邮轮口岸迎来出入境双向客流高峰。至10月7日,上海边检总站浦江边检站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数5.6万余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5.1%。内地民众占出入境旅客人数的九成,构成了国庆期间邮轮游的绝对主力。
成都接待游客总量2378.9万人次,同比增长5.1%;实现旅游收入226.5亿元,同比增长8.9%。各个车站、出入境口也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接待入境游团队287个,同比增长198.2%;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135.5万人次,同比增长9.5%。另据第三方大数据综合测算,今年国庆,四川省共接待游客5531.8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348.3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分别增长11.09%和9.48%。
图据文旅成都
重庆共接待国内游客2268.35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4.1%;游客消费达154.02亿元,同比增长15.8%。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40.4%。在广州,长隆度假区电音节、融创乐园国潮嘉年华、白云山传统文化艺术节等2000余场涵盖文化、艺术、非遗等节庆活动接连上演,广州一举冲进热门城市前五。据统计,假日期间广州共接待游客1441万人次,同比增长3.7%;接待出入境游客25万人次,同比增长50%;实现文旅消费超112.6亿元,同比增长2.2%。
图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与此同时,国内游目的地中,历来是热门的南京、杭州等地也表现亮眼。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数据显示,经综合测算,2024年国庆假期(10月1日-7日),南京接待游客154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7.3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23年分别上涨9%和7.9%,游客人均花费较“五一”假期提升12个百分点。杭州方面,今年国庆长假杭州全市各景区景点(含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758.58万人次,同比增长48.07%。其中外地来杭游客121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3%;涉旅行业总消费161.71亿元,同比增长31.78%。
苏州文旅市场也热辣滚烫,假日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285.6万人次,文旅消费金额达70.27亿元。长假前四天,全市游客接待总量同比增长14.1%。接待的游客中,苏州本地游客占比39.6%,外地游客占比60.4%。武汉客流量同样持续高位,仅10月7日当天,便加开武铁列车261列,发送旅客108.1万人次,货物25.15万吨。国庆7天假期,武铁累计发送旅客660.94万人次,完成货物装车3.41万车、发运货物185.2万吨,客货运输均呈现较好态势。
国庆假期旅游方式花样繁多
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
强劲的市场数据、火热的消费画面,展现出各地经济持续向好的“景气度”“人气值”,与此同时,也折射出消费市场的新特色新趋势。相比五一、端午等假期,今年国庆,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不抢不赶、不计划、不扎堆、不打卡的“慢充式”旅游。县域游、疗愈游等具有松弛感、度假感的旅行方式更受欢迎,加速了租车自驾等旅游新消费习惯的养成。
错峰出游避开客流高峰,也逐渐成为新常态。数据显示,今年黄金周期间,不要贵价票、避开“人从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早去早回、晚去晚回”。以成都为例,10月3日,国庆来到中段,成都临时预订量居全国第一。截至10月3日,国庆假期后半程搜索指数景区TOP10为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阿坝九寨沟风景区、洛阳龙门石窟、乐山峨眉山、苏州拙政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山风景区和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其中,成都位列境内包车游热门目的地TOP2、租车自驾热门城市TOP1。
花样繁多的出游方式为游客们带来了全新体验,各种新消费场景也满足着游客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国庆假期,各地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广东、上海等超过20个地方在国家明确补贴标准的产品基础上,将烘干机、扫地机等纳入补贴范围。北京、重庆等多地采取立减模式发放家电补贴。成都紧扣消费品以旧换新、餐饮美食等掀起消费热潮,推出2024“蓉幸之至”促消费活动。
来自京东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67%,其中电视、空调、家用洗地机、洗碗机等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80%,电脑整机销售额同比增长52%。另据成都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家电市场销售火热。家电以旧换新7天累计新增申报补贴15.6万件(日均2.2万件,较节前增长22.4%),其中:线上立减新增9.8万台套,实现销售额3.6亿元。各大型家电销售企业叠加企业政策,国庆期间,苏宁易购、京东五星、简阳德盛分别实现销售额1.7亿元、1.5亿元、500万元,同比增长85%、184.2%、100%。
此外,受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加力和房地产市场趋于回暖影响,国庆期间,汽车销售也平稳增长。比如,国家和省级以旧换新平台7天累计新增申报补贴1927辆。特斯拉、理想、蔚来等重点监测的6家新能源汽车企业销售量同比增长20.65%,销售额增长8.99%。作为“第三届国际熊猫消费节汽车消费季活动”主办地,双流区联合企业推出3亿元“蜀里安逸”汽车消费季大礼包,拉动新车销售1800余台、二手车销售500余台,实现销售额4亿元;龙泉驿区开展“龙泉造”汽车、小米、华为等品牌40余款热卖车型展,拉动新车销售1500余台,实现销售额约2.6亿元。
假日经济的火热同样带动了电影市场的沸腾。今年国庆档,共有10部看点各异的影片上映。影片类型覆盖动作、犯罪、灾难、战争、科幻等,《志愿军:存亡之战》3、《浴火之路》等影片更是集结了陈凯歌、五百等知名导演和众多实力派演员。多部大片同台竞技,市民群众观影热情高涨。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4年国庆档(10月1日-10月7日)总票房21.04亿元,观影人次为5209万,国产影片票房为20.17亿元,占比为95.87%。其中,成都票房表现强劲,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跟着赛事去旅行”,“国庆黄金周”成为“赛事黄金周”。国庆假期,成都锦城湖公园内,第三届公园城市龙舟大赛、第三届公园城市少儿户外三项赛接踵上演;2024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北京激战正酣;贵州榕江县“村超”现场座无虚席……多地体育赛事如火如荼,一场赛吸引游客玩遍一座城,“体育流量”变“经济增量”。
健康养生成为年轻游客的新宠,某线上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洗浴中心搜索量同比增长了230%,足疗按摩相关的消费评论和笔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8.5%。长沙、上海、成都、杭州、武汉等城市成为国庆期间足疗按摩搜索量最高的城市。
此外,音乐节和演唱会也越来越成为00后年轻人文旅消费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全国有超90场演唱会。包括邓紫棋世界巡回演唱会、华晨宇贵阳火星演唱会和刀郎巡回演唱会、成都五月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等在内,带动国庆假期携程展演类日均订单增长超过80%。其中,这个国庆,成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近1亿元,同比增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