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万企 解难题 优环境 促发展|供需对接会上签“大单” 营商环境“软实力”夯实“硬支撑”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用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当前,成都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五个聚焦”“五个新篇章”的新要求,把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作为第一位任务,着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推出“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办事流程简化、政务服务优化、机制改革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举措迭代推出、层层深入......本周,我市继续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通过走访企业,将资源、要素向产业一线倾斜,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近日,170余家企业在位于成都青白江区的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场签下749台新能源商用车大单。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青:一家家去拜访,这样在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上都有极大的浪费,但是通过这次政府相关部门的调研,过来走访,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在这过程中也得到了及时的响应,这场供需会就是对于我们前期提出的问题进行的一场正面的回应。
像这样的供需对接会近期在成都处处可见。成都经开区新型储能推广应用供需对接会现场,60余家企业被组织到一起进行详细的政策解读。成都市商务局组织成都市部分平台公司、餐饮头部和重点企业,针对其遇到的打造新消费场景等问题,开展了一场供需对接沙龙活动。
海底捞区域对外事务负责人 谭起龙:就是成都市商务局把一些优质的点位聚集起来进行一个面对面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这也是让大家互相有一个透明的一个交流的一个平台。
“进万企”的过程中,贴近企业不仅是为其解决一时之困,更要从共性中发现规律,建立打破资金、供需等壁垒的长效工作机制。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不仅开展了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座谈会,还成立了13个服务小组,为企业搭建有呼必应、有应必答的长效机制。
成都一口吖吖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龙小坤:科研院所、科研院校他们一一对应,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也给我们提供农业的技术人才。
成都高新区召开投融资对接会让企业与投资人精准对接的同时,针对辖区内更多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专业园区要素配套供给、融资信贷等共性诉求,还印发了营商环境提升专项工作措施,持续做好助企服务。
成都精灵云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刘辉洁:我们本次计划融资金额大概是在一到两个亿,精灵云公司计划经过本次融资之后为下一轮的IPO做好一个前期上量的准备。
成都新津区探索出1个总专班加4个行业专班的“1+4”工作机制,在该机制下,该区已走访企业660余家、收集问题诉求420余个、已研究解决问题350余个、问题办结率达81.6%。
四川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沈强:这样的一个扩宽(物流通道)的一个难题,迅速这个政府就给到我们一个现场勘查、现场解决,现在就已经进入到施工状态了,这个有点出乎意料。
成都邛崃市创新建立的“企业走访服务”系统,形成了一套信息便捷采集、问题闭环解决的线上线下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帮助金帛三丰化工公司解决了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问题,让企业顺利抵押完成融资。
成都金帛三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梁俊:这个证书来得太及时了,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真的非常感谢。
成都农商银行创新推出“12123”公司条线标准化营销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累计支持设备更新相关项目超过300个,信贷资金超过70亿元。其中与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达成“知贷通”的授信合作,给公司授信金额1980万元。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锦功:在进万企解决困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把纸面资产变成了真正科技创新的金融实力,我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
一系列资源、要素向产业一线聚集倾斜,让企业如获甘霖、干劲儿更足。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急需扩能和“智改数转”的支持,了解情况后,成都双流区相关部门为他们带来了好消息。
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蒋景奇:通过他们前期对我们募投项目的推进工作和今天带来的这个双流“智改数转”这方面的政策,给我们更大的信心。
随着成都外贸的稳步增长,许多企业对国际班列的运力保障、服务水平提出了新期盼。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联合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管委会多措并举,提升成都国际班列运输时效性、稳定性,助力“成都造”销往全球。
成都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仓储物流部部长 潘望:从9月份到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接近100吨的出口,对于市场的开拓提升了信心。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是坚持向企倾听和问需于企的有机结合。政府部门主动服务、政策措施量身打造,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软实力”,让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的同时,也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