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西安情侣夜爬秦岭冰晶顶失温遇难 目前当地已封山
10月19日,多位网友发布视频称,陕西西安秦岭冰晶顶有人员不幸遇难。参与救援的海天救援队工作人员表示,10月19日至20日,秦岭发现两名遇难者,均是因为从野路上山失温致死。西安市鄠邑区应急局工作人员称,因为此事当地已经封山。
10月21日,西安市鄠邑区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10月19日17时28分,接群众报警求助,有4人被困冰晶顶。接警后,鄠邑区立即组织公安、应急、卫健、消防、救援队等150余人迅速进山实施救援。
经全力搜救,其中2名被困人员安全下山,另2名被困人员发现时因失温已无生命体征。我们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山区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请不要擅自进入冰晶顶等地形复杂区域活动,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此前,10月19日晚,徒步圈内有消息称:“有冒雨爬冰晶顶的10个学生娃,打电话叫了救援,等救援队上去,目前已经确认一个女生不幸遇难。”根据网传视频画面显示,有急救人员在搬运遇难者。
网传视频截图
10月20日,参与救援的海天救援队工作人员表示,10月19日下午有4人在山上失联,救援队接到任务上山搜救。在登山搜救过程中,他们发现一名年轻女子躺在地上,瞳孔已扩散,队员试图急救,发现对方无反应,随即报警求救。警方随后找到了女死者的家属,家属称女子还有一名男性同伴。10月20日一早,这名男子也被救援人员发现,后经家属确认,两人系情侣关系。
救援人员表示,共有两拨人从野路夜爬冰晶顶想次日早上看云海,在途中天气突变遇险。他们在任务中搜救的4名失联者均成功获得救援下山,而路上遇到的女性死者和她的男友,都因严重失温导致死亡。据介绍,死者走的不是安全的景区路线,而是营盘沟至冰晶顶的路线,还碰到了突然的降温天气。救援人员发现两人遗体时,他们身上的装备都很简陋,连保温毯都没有带。
“景区有铁丝网禁止从野路上山,营盘沟至冰晶顶路线常年关闭,最近山上降温,不建议游客从这边上山。”景区附近一商户说道。
21日上午10时许,记者以徒步者身份咨询鄠邑区应急局,工作人员称,因为有2人死亡已经封山。
公开资料显示,冰晶顶位于西安市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处的“冰河翠景区”与太平森林公园交界处,海拔为3015米,是太白山以东最高峰,平均温度远低于城市。近年来冰晶顶发生多起失联事故,2023年10月19日,18名年轻驴友团在攀爬秦岭主峰冰晶顶过程中被困,上百人前往搜救,最终成功解救他们。
海拔3015米的冰晶顶 图据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官网
山区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徒步、露营等野外活动风险较大,进入山区景区游玩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4月30日,江西20岁大学生王某某坐火车去西安旅行夜爬秦岭,于5月1日失联。通过浏览记录和户外群查找,都指向其去了冰晶顶。5月9日上午,救援人员在冰晶顶附近几公里处发现其遗体,推测是下雨滑倒,人体失温不幸离世。
9月8日早上7时56分许,两名男子从陕西省宁陕县牛圈沟入口进入秦岭,失联后当地多支救援队到现场搜寻,两人的家属也赶到了现场。9月15日,其中一名徐姓男子已经找到,无生命危险,已送医救治。9月17日宁陕县应急管理局表示,另一名张姓男子的遗体已被发现。
2023年,当地曾发布通知,加强秦岭鄠邑段重点区域封控管控工作。其中提到,加强冰晶顶核心保护区和圭峰山、将军山等“网红打卡地”执法监管与封控管控。2023年10月,为切实加强冰晶顶等秦岭核心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人为活动对核心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效避免因非法穿越导致的人员失踪、失温等伤亡事故,西安市鄠邑区曾发布《关于遵守秦岭地区穿越登山活动管理规定的通告》。
人体失温有多危险?失温症,简而言之就是人体的体温调节失衡,产热低于散热,导致人体热量逐渐丧失,无法维持正常体温的现象。
一般而言,失温症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即轻度,中度,重度失温。其中第二期中度失温时,体温降至28℃~32℃,肌肉不协调更明显,人的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不稳、方向感混乱,还会出现反常脱衣现象。
有人认为,只有在寒冷的环境人体才会出现失温,这是致命的误解。事实上,风、湿、冷这三大因素,只要满足其二,即使是在炎炎夏日,依旧可能发生失温;如果回温处置不及时,仍然可能危及生命!
要预防失温,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参与户外运动时,人们应根据温度变化调节穿搭,必要时随身携带保温衣物;参与高强度户外拉练时,人们应选择合适的帽子、手套、袜子、冲锋衣等装备;无论何时,都应注意保留体能,防止过度疲劳、脱水,及时补充能量。
失温时如何自救?首先,转移到无风、干燥区域,远离冷空气。其次,补充流质食物、含糖食物。第三,将热水袋包裹在手套、袜子中,放置于腋下、颈部、腹沟处。最后,为以防万一,提前与同伴沟通,如果自身处于重度失温状态,脉搏和心跳停止,应让其果断采取心肺复苏的方式急救。
资料来源:上游新闻、极目新闻、应急管理部、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官网、西安市鄠邑区应急局、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