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中国航天公布重大进展 “成都智造”再次入选 解锁飞天逐梦背后的成都力量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10月29日 11:51

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言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0日04时27分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

与此同时,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低成本货运航天器评选进展情况,经过第二轮择优,最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轻舟货运飞船方案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方案胜出,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

QQ20241029-115251@2x.png

浩瀚星空,飞天逐梦。从1999年到2024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中国航天人从筑梦、追梦到圆梦,与日月并肩,与星河为伴,在浩瀚的太空写下中国航天的灿烂诗篇。而一次次发射任务的圆满升空,也凝结“成都造”的智慧,小到火箭上的摇摆软管,大到轨道测量,都不乏大量的“成都造”。

一起来看看遨游太空,成都都有哪些“硬核科技”?

中国电科十所:

应答机成为运载火箭的“火眼金睛”

提起太空中的成都造,那就不得不提位于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作为我国电子科技研究领先机构,中国电科十所在多次航天发射任务中作出重要贡献,如构建新一代综合化测控系统,对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等航天器进行轨道测量、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可实现100%测控覆盖,是航天器升空后与地面的唯一联系,就像放风筝的风筝线,因此也被大家称为航天器的“生命线”。

8644ebf81a4c510fd2dd9b626c85cf20d52aa592.jpg

中电十所牵头研制的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系统 / 图据川观新闻

本次发射任务中,中电十所研发的基于“基带池”技术的新一代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全面参与本次发射任务。基带池秉承“统一硬件平台,软件定义功能,任务动态部署,系统成长演进”的设计理念,构建一个共享、通用的大规模信号处理平台,可同时运行多种测控、数传工作体制,可根据任务占用情况和设备健康状况,自动按需分配处理资源,具备自动化运行能力。

此外,在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上,中电十所外测应答机等设备与地面系统协同完成火箭飞行的测速、定位,对运载火箭全程实时航迹测量,并判断飞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离,提供精准的外测数据,承担着运载火箭“眼睛”的功能。

中电十所还为发射场系统配备了T0控制台和时统设备。其中T0控制台用于获取火箭起飞触点信号;时统设备则是发挥了“对表”的作用,以3000年不差1秒的精度,为分散在各地的用户设备进行“精准同步”。

四川航天烽火:

小小快卸充气嘴精准操控“方向盘”

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也在飞天任务中贡献了多重价值。托举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天”的,是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其生产的快卸充气嘴,就应用在这款“明星”火箭的伺服机构蓄压器上,确保伺服机构精准运行,使火箭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和精准的飞行方向,保证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精确入轨。

image.png

神舟十七号升空 / 图据人民日报

快卸充气嘴身材虽小,但“五脏俱全”,仅机械零件就有10个,需要经过车、铣、磨、钳、研十几道加工工序,其中包括退火和真空淬回火两道热处理工序。除了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等运载火箭上的快卸充气嘴也是由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曾多次助力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以及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等航天器成功“飞天”。

四川航天长征:

摇摆软管确保“掌舵”火箭

护航神舟十八号发射升空的,还有一项“成都造”令人瞩目,即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摇摆软管。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从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参与到中国运载型号的生产任务开始,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就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结下了不解之缘。

30多年来,公司一直承担着运载火箭重要零部件生产任务。其中的摇摆软管是火箭发动机的关键部件,通过摆动改变气焰方向,从而调整火箭的飞行姿态,是火箭身上名副其实的“掌舵手”。

一次又一次

在探索宇宙、逐梦太空的历程中

“成都造”的身影频频出现

接下来,让我们以时间为轴线

细数飞天逐梦背后的“成都造”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空间站首舱天和核心舱点火发射,天和核心舱的“风筝线”航天测控通信由中电科十所牵头研制。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位于成都的中电科十所的设备应用在发射场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中。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火箭点火发射,来自成都的03号航天员叶光富向着浩瀚星空出发,成为首位成功“飞天”的川籍航天员。

2022年2月27日,“大运号”卫星(星时代—17)搭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全球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卫星,是AI卫星互联网首次全面融入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大运会历史上首次与航天技术类企业深度合作。

2022年4月16日,“成都造”护航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这是全球首次在航天员返回通信保障中应用相控阵宽带卫星通信技术,而相控阵终端的核心芯片及子阵,就来自于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科十所承研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承担了为航天员保驾护航的任务,实现对返回组合体进行状态和轨道监测,实现对信号的捕获跟踪、测量、遥测和数传数据接收以及遥控指令发送。

image.png

图源新华社

2022年6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成功发射。电子十所所研制的双频测速应答机、脉冲应答机、飞船逃逸指令接收机等配套设备也与火箭一同升空。

2022年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点火发射,梦天实验舱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收官阶段。其中,对长五B、“梦天舱”等航天器进行轨道测量、遥测、遥控、话音和数据传输的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网,由中电十所牵头研制。

2022年11月12日,搭载着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点火发射。其中货运保障分系统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的一个重要分系统,由位于成都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抓总研制。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其中在托举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天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上,就有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11厂生产的快卸充气嘴,它作为蓄压器的阀门,起到充气、放气和闭锁的作用。

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此次发射任务,中电科十所的设备应用在测控通信系统、运载火箭系统以及发射场系统中。

资料来源:封面新闻、川观新闻、成都发布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