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万企 解难题 优环境 促发展|搭平台 链资源 共享实验室让科技成果加速“上架”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用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当前,成都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五个聚焦”“五个新篇章”的新要求,把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作为第一位任务,着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推出“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中试服务是产品研发成功后,进入大规模生产前的小规模试验生产阶段,是衔接研发和生产的重要环节,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操作和检验检测,近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牵头的中试链接桥——“中试+共享实验室”专场活动在成都电子科大举行,来自全市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近百位代表齐聚一堂,以“共享”模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堵点,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本台记者 杨牧月:共享实验室如何赋能成果转化,中试需求在现场又如何精准对接?我现在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的分析测试中心,这里正在举行中试链接桥——“中试+共享实验室”专场活动。搭建高端科研设备共享平台,让科研成果的实验检测更加高效便捷,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
成都市科技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处处长 黄海:互相开放资源、互相共促共进的一个机会,我们中试平台本身就是要开放共享,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开放。
米格实验室创始人 闫方亮:这是米格(实验室)整体生态,整个搭建一个如何让科技创新更简单的模式,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科研生态。
电子科大分测中心副主任 周爱军:我们是综合类或者是前沿的检测方法,可能有些企业买不起这些设备。那我们这里有,这是我们的特色。米格他们的优势就是共享,包括整个资源,他们把全国的资源整合起来。你这没有,他们那有,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的意义就是大家可以把这些资源进行很好的整合。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制造中试平台负责人 欧彦江:这次来参观了他们这些实验设备、他们的实验大楼的建设,感觉很震撼。米格实验室他们的理念非常新颖,确实跟高校、科研院所,包括跟我们高职院校的这些需求是契合的,双方能够优势互补。
不仅是优势互补,“中试+共享实验室”专场活动,将有共同检测需求的科技企业和资源精准对接,帮助企业实现实验室资源的直接共享,让企业无需自建中试基地,在大幅缩短从研发到生产的周期的同时,还能极大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试验检测中心高级主管 于亚楠:制样特别麻烦,一次测试的费用50%到60%都花在了制样阶段,简单的制四、五个样本,我们要2到3个人花2天时间,去把它一片片打磨出来,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难的问题。
电子科大分测中心副主任 周爱军:制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直接对接,跟技术人员对接时间上不是很高效的话,可以跟我们业务人员对接。
搭平台,共享高端科研设备,实实在在降低研发成本,这只是成都市科技局助企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解决科技企业和团队成果转化链条堵点,市科技局常态化开展大量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助力产业升级。
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成果部部长 李勇辉:我们共开展了10余场“中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目前促进高端智造、医药健康领域等20余家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与生态伙伴达成合作。总体来说,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如何解决科技企业和团队,在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通过“中试+”“校企双进”以及“银企对接”等活动的品牌,做到实时有服务、周周有对接、月月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