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有呼必应 善小而为 从成都走向全国的“时代楷模”!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10月30日 12:13

10月29日,“时代楷模”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全省巡回宣讲报告会成都站举行。当天现场,市直机关和市属国有企业党员代表共200余人聆听报告,掀起向他们学习的热潮。

IMG_5346.JPG

报告会上,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罗亮,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居民杨光霖,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长吴昊,成都高新区蓓蕾社区党委书记张晓静,四川日报首席记者李欣忆先后作报告。他们用朴实生动的语言、真实感人的事例,讲述了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始终坚持人民电力为人民,用专业保障用电安全、用温情守护市民生活的动人事迹。

IMG_5344.JPG

现场观众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劳动力调查处三级主任科员林波在聆听宣讲后说:“学习了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的先进事迹,备受感染,同时感到很温暖,他们把我们群众的小事都放在心上。”成都兴城集团团委委员、成都建工集团团委副书记张天龙表示:“回去后要将今天宣讲会的精神传达到各层面、各岗位,让大家能够充分领悟到‘时代楷模’的精神力量,并将这份力量投入城市建设和发展当中。”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学习他们恪尽职守砥砺奋进的敬业精神、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为民情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基层、争做先锋,不负时代、勇于担当、敬业奉献,在现代化成都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IMG_5345.JPG

今年8月,中央宣传部授予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时代楷模”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依托基层一线班组站所组建的先锋团队。他们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2年来累计接听求助电话15万多次,开展抢修和上门服务10万多次,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被当地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电力110”。

有呼必应

24小时风雨无阻

今年7月,队员陈浩燃和队友来到玉林横街5号院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检查过程中,他们发现小区车棚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座严重老化,无法正常使用,于是立即更换了坏掉的插座,确保小区电动车安全可靠充电。这是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开展“蓉电微光护安全”行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启动“蓉电微光护安全”行动,排查整治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安全隐患。为确保社区电动车充电安全,他们帮助社区建设67个电瓶车集中充电点,与社区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用电环境。

2009年,队员们发现不少老旧院落存在楼道路灯损坏,无人维护的问题,“黑楼道”成了不少老人回家路上的“绊脚石”。对此,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启动了“照亮回家路”公益行动,义务为小区更换电线、声控开关和灯泡,昔日黑黢黢的楼道一下子变得亮亮堂堂。

从此,“照亮回家路”公益行动持续展开,先后照亮169个小区单元楼道。2014年,成都供电公司将“照亮回家路”公益行动升级为“心桥光明行动”,实现了由零星处理到拉网式整治的转变。2015年,成都市启动了“四改六治理”老旧院落综合整治惠民工程。截至目前,“心桥光明行动”累计惠及2187个老旧院落22.9万户居民。

专注+专业

当好电力先行官

除了定期上门外,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还将爱心服务与互联网科技相结合,不断完善爱心服务机制和技术。

2021年,为了防止空巢、独居老人出现意外,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联合国网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亲老智慧系统”,通过用电数据采集分析,精准研判独居老人生活状态。还试点应用了一款具备通信功能的空气开关,老人家中一旦停电,信息会在一分钟内发至队员们的手机,方便队员们及时掌握信息,主动抢修。

同时,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把当好电力先行官的职责使命扛在肩上,还积极当好企业用户“电参谋”,主动上门开展“电力体检”,量身定制用电优化方案;大力推广电火锅、电锅炉、冰蓄冷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绿色转型,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等。

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22年来,坚持24小时待命,风雨无阻,随叫随到,解决社区居民的用电问题。2002年,队伍刚成立时,他们就向社区居民公布了传呼号和抢修座机号。多年来,他们应用“故障筛查菜单”、快速复电“七步工作法”提高效率,累计开展电力抢修和上门服务10万余次,接听求助电话15万余次,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服务投诉。

善小而为

架起党群“连心桥”

为听力不好的老人安装会振动、会闪光的“爱心闪灯门铃”,为视力不好的老人装上“电表放大镜”,为独居老人定制“一键通连心桥”电话热线……在服务社区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不少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需要帮助,就主动与这些人结对子,定期上门开展帮扶活动,帮助解决用电方面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家住玉林七巷的陈保平婆婆,老伴过世多年,儿子都在新疆工作,她一个人住在成都。队员们就经常带着队员们上门,换灯泡、买米买油、陪诊买药、打扫卫生、聊天解闷……这些跟他们工作不相干的事,都成了他们的分内事。这一帮就是16年,直到陈婆婆去世。

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坚持将善小而为作为长期传承的优秀品格,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哪怕再细微也要努力去做。队员们甚至每年还会制作一幅“帮扶地图”,现在,这张地图已经从纸质版升级至电子版,帮扶对象从5人增加至101人,为民服务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近年来,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不断完善工作方法,编制结对帮扶、社网共建等8类服务指导书,与33支志愿服务队伍结对共建,开展捐资助学帮困、社会电工培训等志愿服务8000余次,帮扶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吼村等8个村开展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对帮扶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24名,带动形成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4900多支,队员近11万人,是国家电网公司加强基层党建的金色名片。

此外,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还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电力工位,担任15个社区的微网格员,排查解决高层楼宇电气火灾风险隐患;倡导发起成立四川省国企党员志愿服务联盟,推动水、电、气、通讯等联合服务,带动更多公共服务行业投身志愿服务。

冲锋在前

做好抢险保电“先锋队”

除了穿梭在社区街巷中,照顾帮扶老人外,如遇突发灾害、重大保电现场,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又是一支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先锋队”。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们连夜奔赴生命孤岛虹口乡,奋战三天三夜,肩挑背扛架设电杆26基、铺设电线6500米,为受灾群众送去光明。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挺进宝盛乡玉溪村,快速找点布线,点亮灾区第一盏灯。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后,闻令而动、千里驰援,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开展工作,圆满完成抢修复电任务。2022年四川夏季“四最”(最高温度、最少来水、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叠加严峻考验,他们实施停电抢修“七步工作法”提高抢修效率,在40余天的高温中,日均出动30余次,全力保障了电力正常供应。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组成“尖刀班”提前65天进驻东安湖主体育场,坚持每天开展负荷溯源、隐患排查、应急保障,做到电力服务“保到灯头、保到话筒、保到插座”……

22年来,一场又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见证了这支队伍的铮铮铁骨。平时当模范,战时争先锋,危急关头敢打必胜,他们都做到了!

2525989327.png

如今,成都高新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身影已经从成都,走向全川、全国,带动形成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4900多支,近11万人,先后荣获“时代楷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称号。他们有呼必应,善小而为;他们是冲锋在前的那束光,照亮并温暖千家万户。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