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神舟”巡天归来 中国航天探索永不止步
今天早上一觉醒来,三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已经成功回到了地球。
从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成功算起,到2024年11月4日凌晨1点24分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地面,叶光富、李聪和李广苏三位航天员的这趟差出得可够久,足整整192天。
收获也是巨大的,他们在太空实验室里完成了9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还带回了55种、总重量达34.6公斤的科学实验样品,这些实验数据和样品,不仅将为地面工业生产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次,这次的太空之旅还创下了一系列新纪录:首先是超越了此前“神舟十五号”乘组保持的186天16小时35分钟纪录,成为中国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乘组。其次是5月28日的首次出舱,以8小时23分钟,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时长纪录。这些记录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多年以来的不懈努力。
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中国就拉开了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旅程。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发射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天,翟志刚顺利完成中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神舟”巡天、“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祝融”探火……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中国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有自信。
展望未来,中国的航天计划更加令人期待。据悉,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明月几时有?也许不必再把酒问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