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走近少年苏东坡 四川曲艺剧《万里归来仍少年》在蓉首演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11月10日 11:09

“服化道古意悠然、清新淡雅,音乐具有浓厚四川曲艺特色。”从东坡故里眉山专程而来的观众张晓希告诉看度新闻记者,没想到自己可以通过一场四川曲艺剧,了解到苏东坡的少年时代。

11月9日,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倾情打造的曲艺剧《万里归来仍少年》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戏剧厅上演。该剧在11月9日至11月10日连演两场,带领观众跨越近千年时空,感受舞台上的“三苏”家风魅力。

/data/storage/Upload/kd/2024/11/10/6236d2f7-3a91-414f-8266-f50b7551b19e.jpg

现场,在优美的曲艺音乐声中,苏东坡的人生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动情传神。虚实结合的戏剧演绎,让观众看得目不转睛。

近年来,围绕苏东坡这一题材涌现出很多种类的艺术作品,却少有对他的少年时代加以呈现。曲艺剧《万里归来仍少年》,创新以曲艺形式填补苏东坡少年时代这一舞台上的空白阶段,力求让舞台故事讲述更贴近四川生活、舞台表现变得更加贴近当代观众。

如何有效地填补这段空白,讲好苏东坡少年故事?《万里归来仍少年》出品人沈军表示,传统故事已经被人演绎过无数次,大家对于东坡故事、曲艺形式耳熟能详,省曲艺研究院尝试陌生化表达、情感化呈现、深刻化运用。首先,以少年时代作为切入点,转换了苏东坡故事的讲述视角,形成一种陌生感。其次,又以真实的苏东坡故事为媒,塑造展示鲜活的苏东坡少年形象,通过真情表达感动观众。最后,以家风家教角度切入,在苏东坡“少年”这一点上进行深度挖掘,嵌入时代性使其更具独特属性、深刻属性。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陈善明则表示,一方面,苏东坡是从四川走出去的大文豪,他在思想上的成熟,影响着他一生的达观特质,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深受四川这片土地影响。另一方面,四川曲艺发源于巴山蜀水的群众生活,天生根植于四川本土。“二者基因、属性都是相通的,这让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决定首次采用曲艺剧形式,以少年苏东坡为引子,展开讲述苏东坡一生的故事,同时保留传统特色,又加入新时代元素。”陈善明说道。

记者了解到,该剧在表演上,创新性运用了四川清音、四川竹琴、四川金钱板、谐剧等传统曲艺元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东坡瑰丽奇绝、传奇动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舞台呈现上,采用了曲艺中相对少见的平面旋转舞台,力争表演与舞美相得益彰。在内容上,通过展现苏东坡少年时代的奇遇、巧遇、遭遇,为他“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埋下伏笔——穷途末路亦能柳暗花明,腥风血雨却能泰然处之,虽然归来霜雪满头,他依旧是眉州月下那个率真的少年郎。

还有一大看点是“年轻态”。该剧由青年编剧李珂创作,青年导演洪少卿执导,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张晓东、蔡宁、王晟培等一众青年演员担任主要角色。

青年演员袁琪在本次表演中扮演陈太初,谈及这个角色,她按捺不住兴奋之情。“此次对于陈太初的处理,在其他有关苏东坡的剧目中是从未有过的。他不作为真实人物存在,而是苏东坡的精神呈现,一个缥缈虚幻、亦真亦假,却又有血有肉的‘幻象’。”在袁琪看来,第一次尝试这样的角色,让自己切身感觉到四川曲艺发展的包容与创新。

近年来,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持续提高四川曲艺的可塑性,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推动四川曲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充分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力求创作生产出更多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作品。

据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副院长潘薇介绍,该剧重点从家风教育切入,讲述人的成长与家风家教息息相关。同时,该剧更讲述了苏东坡成年离川,在经历人生当中的几起几落、坎坷波折后,依然通透豁达,且敢于面对自己、挑战自己。“我希望苏轼迷和青年学子们,通过这部剧了解四川人讲述的苏东坡故事,也意识到家风家教对人生的深远影响。”潘薇说道。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