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赋能 向融而生!成都台亮相第四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作交流分享
11月12日,第四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新质强视听 融合启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电局联合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朱咏雷,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在下午开展的广电新媒体发展主题研讨中,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成都台)作为唯一的城市台代表,以《以质赋能 向融而生——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为题进行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从一个小小的案例开始:每天清晨,许多成都人的早安问候是从朋友圈刷屏的《你好成都》短视频开始的。你好成都,这四个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问候,而是成都人文历史、城市建设及生活气息的生动体现,更是在媒体融合中,成都台如何用内容打动人心的一种尝试。
2022年1月1日,“你好,成都”声音日历作为互联网移动端视频号产品亮相,全年365天每天早晨7:10分准时推送。时至今日,“你好成都”已发布作品1000期+,积累了10亿+的播放量和5000万+的转发、点赞量。你好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声音日历”的概念,在其出圈后,成都的23个区市县陆续有了早安系列产品,四川省内的西昌、阿坝、眉山、宜宾等在早间上线类似产品,其他城市电视台“你好,昆明”“你好,济南”等也相继推出。
与此同时,在精品内容生产上,成都台积极探索有网感的人物类融媒IP节目,打造出具有四川方言特色的《罗小刚刚刚好》《匕阳秀》《比格费西》等,均拥有百万级全网粉丝,成为区域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账号。培育出一批有潜力的融媒节目,包括人物访谈《人生观》,财经资讯评论《经济蜜探》,职业体验式真人秀《燃体验》,00后轻综艺《岳你citywalk》等,在融合中既丰富了大屏内容,也让小屏端生动鲜活起来。
在平台建设上,成都台搭建起了以“看度”为核心品牌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按照时政、经济、生活消费、文旅、体育、少儿、影视、综艺、国际传播等赛道进行内容深耕。“看度新闻”目前除自有客户端外,在三方平台开设并运营各类账号,全网平台用户达到8000万。其中,曾获过中国新闻奖的民生资讯品牌栏目《深夜快递》抖音账号“云上深夜快递”粉丝达1058万。
在国际传播上,成都台坚定不移贯彻国家外宣工作新战略,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境外媒体主战场,落地境外主流电视台播出双语节目,积极参与各类海外文化交流、展览展会,向全球展示成都城市魅力。电视大屏端,2015年率先在全国大城市中成立国际传播中心,开设《西望成都》(现为Chengdu Plus)多语种栏目,目前已在10个境外电视台拥有固定播出时段,覆盖148个国家10亿受众。在新媒体端,Chengdu Plus新媒体矩阵被YouTube官方授予创作者银质奖章,位列全国外宣账号第一方阵。
没有持续的造血功能,媒体融合就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成都台通过积极整合资源,将业务从媒体传播延伸到文化产业、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以持续的内容精品创造持续的影响力,以一个又一个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增加美誉度,从而形成融媒改革中资金和资源的良性循环。从连续11年承办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到今年承办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从大型技能挑战融媒节目《天府工匠》的广受好评,到电影《孤军》荣获国际大奖;从联合出品电视剧《走向大西南》《故乡,别来无恙》到承办第四届东亚电竞锦标赛;从打造“深蓉城市春晚”“成渝少儿春晚”到牵头成立“金芙蓉演艺经纪联盟”……成都台围绕“三城三都”(即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目标,正逐步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媒体融合的发展离不开内容、平台、技术和产业的协同推进。成都台将继续坚持移动优先,大小屏融合,抓品牌、抓品质、抓品位,做强有美誉度的品牌活动,深耕小而美的垂类品牌栏目,从资源型媒体向营销型媒体、产业型媒体乃至公共型媒体转变,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