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全国入冬进程图来了!为何立冬后全国多地气温仍超30℃?

来源:看度新闻 2024年11月16日 08:45

今年11月7日立冬以来,我国大部地区的气温,不降反升,气温大幅偏高。下图中颜色越红表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越明显。

11月14日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海南、福建、江西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0℃,仿佛还是盛夏的景象。广西、海南、湖南有10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了当地11月最高气温纪录,比如广西桂林最高气温32.6℃。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最新全国入冬进程图来看,截至11月14日,我国东北地区大部、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大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和四川西部等地已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季,冬季版图已经超过一半国土面积,正式开启冬季称霸时段;南方大部和山东、河南等地处在秋季;而夏季则退到华南沿海一带,仅在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的部分地区留守,顽强演绎着我国的地域辽阔。

大城市中,西宁、哈尔滨、乌鲁木齐、长春、呼和浩特、沈阳、银川、拉萨、兰州、太原、北京等地已经步入冬季,相比常年,东北、华北一带的入冬进程略偏晚,而常年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前就步入冬季的石家庄、天津、济南,眼下仍在秋日中,冬天注定迟到。

为何部分地区今年立冬后反而变得更热了?

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中高纬度环流平直,冷空气弱,难以大举南下;另一个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其自身带来暖热的同时,推动更多的暖空气进入我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气温异常偏高,反向回暖。

具体来看,近期在中低纬度,副热带高压范围庞大,控制了阿拉伯海-印度-中南半岛-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以及南海-菲律宾和西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比常年同期大了很多。

副热带高压,对于南方的朋友应该不陌生,我国南方夏季7—8月盛行高温,通常就是这个系统导致。因为在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利于晴热天气的出现。并且在副热带高压西侧北侧边缘,还会有大量暖空气北上。

与此同时,在中高纬度,等高线基本都是东西走向,气象专业术语叫环流平直。通常500百帕的大气环流,对地面的天气系统形成引导作用。这样平直的西风带,导致的结果就是,地面的气团几乎都是自西往东“横着走”,这就不利于冷空气的蓄积增强,而且也缺少了南下的动力。

通常强冷空气和寒潮出现的前后,中高纬度往往会出现大的槽脊,也就是等高线有明显的南北走向。这样地面冷空气,不能通畅地向东走,如同在河流中建了个大坝,把水蓄积起来,等环流调整,大坝开闸放水,冷空气就会倾泻而下,形成寒潮天气(下图为《天气学原理和方法》中给出的经典寒潮形势)。

而近期如同小河流水,冷空气攒不起来,主要骚扰偏北的新疆、内蒙古、东北三省。而南方基本没有受到冷空气的侵扰。

因此叠加了以上两个因素,暖空气势力强、冷空气势力弱,导致我国大部地区立冬后气温明显偏高,尤其是在南方,立冬时节热得像立夏。

不过近期天气形势将出现变化,强冷空气率先影响西北地区,16—18日强冷空气会东移南下,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大风、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多地的气温将从大幅偏高回到正常甚至短暂偏低的水平,并且还会创立秋后气温的新低,气温的最低点大多在18—19日前后。这股冷空气过后,我国气温还会小幅回升。但冷空气随后可能继续憋大招。11月下旬环流形势,在中高纬度有可能出现前面提及的“大坝蓄水”情况,一旦“开闸放水”,就有可能形成强冷空气甚至寒潮过程,还望大家注意。

本轮降温也将影响成都天气,据成都气象消息,受高空低槽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16-19日成都市将迎来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日平均气温累计下降6~8℃,日最高气温将由当前的21℃左右下降至12℃左右,最低气温由当前的14℃左右下降至7℃左右。

冷空气影响时,成都市大部分地方伴有降雨和大风天气,降雨主要出现在15日晚上到16日白天及18日夜间,雨量小雨,其中18日夜间高海拔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16-17日中东部有明显偏北风,风力4~6级,局部地方可达7级或以上。

20日此次降温过程趋于结束,但后期升温趋势不明显。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中国天气网、成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