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万企 解难题 优环境 促发展|当好企业“贴心人” 让企业得实惠提效益实现更大发展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用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当前,成都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五个聚焦”“五个新篇章”的新要求,把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作为第一位任务,着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推出“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9月以来,我市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研究解决企业关心关切的问题,用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两个月里,全市各级各部门已走访企业3万余家,为企业拓市场、降成本、给场景、搭平台的方法多种多样,由此建立的工作机制也日渐成熟。
在“成都造”出海拓市场过程中,众多企业反映,希望得到专业的涉外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提供法律支持。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知企业的这一需求后,精心整理出一份涉外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名单,并在“成都造出海专场会”现场,向十位律师颁发了“成都市制造业企业发展法律顾问”聘书,他们的联系方式,也被整理成小册子,企业人手一份。
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罗深 :这种形式还是非常好的。有了他们,比如说你跟他们咨询,我能直接找到联系人,这是最合适的。我们有了这些律师的支持以后,可能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就更容易让我们的国际的业务或者是对外的市场稳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成都中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刚:提供了这么多的法律援助,为我们出口类的企业增加了很多的信心,也可以让我们安心地往前冲。
已连续举办8期的“蓉易见·民企会客厅”,也成为政企高效对接的长效平台。平台由成都市发改委牵头搭建,每一期“会客厅”都会聚焦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领域,邀请相关企业和关联部门,由企业点对点发“点球”,相关部门现场“接球”。
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周俊临:政府搭台子、企业来唱戏。我们本来就是希望企业之间,能够通过政府这个桥梁建立联系,刚好就实现了我们这个诉求。我觉得今天政府的回复非常具体,因为企业提的也都是非常具体的落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这些政策的理解和宣讲,我们其实从企业来讲是缺乏认知的,但是从政府亲自到现场给我们讲解这些政策,让我们真正地理解了这些政策,怎么样帮助企业发展。
工程项目审批要求多、流程长,曾被不少企业所诟病。针对这一类问题,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多措并举,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让审批流程合理“瘦身”;另一方面还推出《企业服务一本通》工程建设篇的“服务宝典”,构建“1+2+N”企业服务工作体系,让一个问题的“解剖”,变成一类问题的“解决”。
成都东部新区智能制造局企业服务处副主管 钟科:“1”就是打造一个企业服务品牌,我们编制了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推动涉企事项简便,周到快速办理;“2”就是编制了两套服务企业手册;“N”就是聚焦解决企业的N项问题。
为了第一时间倾听企业诉求,为了让“面对面”“键对键”的效率更高、沟通更顺,成都从市级层面到各区(市)县,纷纷建立起服务企业的微信交流群。群内,企业“下单”,部门“接单”,有需必应,无事不扰。两个月来,一系列的创新之措、务实之举也随之诞生。于是眼下的问题,变成了长效的方法;一家企业的受益,也变成了一类企业、一个行业的信心与动力。
回看这两个月,“拓市场、降成本、给场景、搭平台”,以“进解优促”为契机,建立起来的不仅是沟通机制、政企平台,还有剖析了企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之后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以及转变思维方式、调整干事方法后,形成的一揽子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企业难题获解,吃下发展“定心丸”的同时,也成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刘汉元:有效地推动问题的解决,有效地能够改善大家的体感温度和内心温度,使大家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可能的寒冷的时候,有更多的条件站起来勇于面对。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我觉得这些都是具体的行动,一定会推动我们更多的企业来四川,来成都扎根,做新成都人,做新川商。
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万诤:要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作为我们更加重点的工作,在整个快速提升高质量规模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实现我们整个利润的快速提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站在“用户”角度、坚持换位思考,切实疏通企业发展堵点痛点。全市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以来,截至本月上旬,已走访服务企业3.1万户,收集问题诉求1.7万个,办结1.5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