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问需、精准服务…“进万企”两月余 成都各地拿出真招实招助企纾困解难
9月初,成都市紧扣当前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和企业所盼所需,作出“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重大部署。各区(市)县闻令而动、积极响应,纷纷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如今,已过去两月有余,各区(市)县情况如何了?一起来看。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东部新区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
“智改数转”不会转,四川轮胎橡胶公司发起求助5天后,简州新城带着专家,带着方案,直接走进了企业车间;因厂区门口道路颠簸不平,给四川巴蜀辣韵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出行和产品运输带来了不便,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立即对现有泥土路进行临时硬化,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扩大产能,成都航天华涛汽车塑料饰件有限公司新增9条汽车内饰包覆件生产线,面临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通过跨区域劳务协作单位和人社渠道在全省开展招聘,为公司输送138名员工……
成都东部新区建设项目众多,工程审批要求多、流程长,这些是项目一线普遍遇到的难题。同样的问题,如何更高效地解决;同样的流程,如何更加规范地处理。
当诉求汇聚成系统的、集中的需求,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从多角度入手,在让审批流程合理“瘦身”的同时,推出了《企业服务一本通》工程建设篇的“服务宝典”,让一个问题的“解剖”,变成一类问题的“解决”。
近期,蜂巢能源成都基地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竣工并成功并网,一年的发电量可满足一期全年20%的用电需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国网成都市东部新区供电公司针对企业行业特性及工厂结构,提供了“一户一案”个性化光伏接入方案,持续开展建设进度和并网申请流程双向追踪,助推这一成都最大单体装机容量分布式光伏项目第一时间并网发电。
针对企业对电力高可靠性保障的需求,成都东部新区通过搭建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推广对接平台,为企业提出了多途径解决方案,形成营商环境优化和能源结构改革并行的新格局。
主动敲门拜访,拿出真招实招,两个多月里,成都东部新区各级各部门走访企业已有126家,共收集企业困难诉求143个,办结率达到93%。
成立专班、数字赋能
龙泉驿直击企业发展难点痛点
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关键。9月以来,龙泉驿区深入开展“进解优促”工作,建立“1+4+1+5”工作体系,成立行业服务专班4个、落实服务专员323名,聚焦“四上”企业和重点规下企业开展全覆盖走访。截至11月22日,累计走访企业1613家,收集解决问题739个。
面对企业生存发展中融资的难点痛点,龙泉驿区充分发挥“经开产融合作平台”桥梁纽带作用,提供资金供求信息、扶持政策信息、股权债券融资服务、融资担保等服务,为企业注入“活水”解融资难题。该平台累计通过“惠蓉贷”帮助2227家企业和个体获贷55.86亿元,平均融资成本3.95%,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2300余万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以数字赋能等新的发展方式推动营商环境再造升级,不仅可以提升政府服务质效,还能引导企业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例如,区经信局基于“服务专员”机制探索建设“云数字园区”APP,可实现“政策一键申报、供应链一键搜索、问题一键反映、信息一键整理”等功能。专门设置“企业数字化转型”功能板块,聚焦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对“症”设置“政策文件”“资源池”“应用案例”内容,推动企业转型“一触可即”。
给政策、给机会、给场景、给平台
新都区分层分类“解”难题
为精准支持企业稳经营、增效益、提信心,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近期,新都区扎实推进“进解优促”服务企业。
专项推动“进”万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组建“1+4”专项推进工作组,构建“区领导+部门负责人+企业管家”立体企业服务体系,采取上门走访、“蓉易见·香城企业茶话会”、产业“专题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推进龙头企业“全部进”,重点企业“重点进”、其他企业“按需进”,截至目前,已走访服务企业1608家。
分层分类“解”难题。建立企业问题诉求反馈台账,强化“用户思维”和闭环管理,统筹现场办公、督办转办、专题研究、提级调度等方式协同推进,收集问题801个、协调解决779个,问题解决率达到95.7%。
保障要素“优”环境。强化敏感要素供给,区领导牵头提级调度和协调保障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政采贷”平台为39家企业发放贷款4000余万元;开展校企对接、人才招聘等活动10余场,助力企业引进各类人才100余人;加快盘活存量土地,10个片区纳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范围,30余个项目纳入存量闲置土地清单。
提振信心“促”发展。促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4亿元,发布“新都造”工业企业供需清单,举办“产贸联动 助企出海”等专项活动,给政策、给机会、给场景、给平台,提振企业发展信心。1-9月,新都区GDP 实现793.1亿元,同比增长5.2%,较上半年提升0.7个百分点。
创新开通政企“零距离”直通车
金堂县与企业全时段“无障碍”沟通
自开展“进解优促”工作以来,金堂县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定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座谈会,听取和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需求痛点、程序卡点。优化完善线下“一窗综办”、线上“一网通办”和“跨区域通办”服务事项,自“进解优促”工作开展以来,完成线上“一网通办”近2万件、“川渝通办”事项500余件、“省内通办”事项8000余件、西南地区“跨省通办”事项800余件。聚焦人才联通,强化地企联动,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与新加坡新翔集团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民航服务产业链人才。
同时,为更好地开展“进解优促”工作,金堂县建立“总专班办公室、行业专班办公室、成员单位”三级工作体系,健全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分析、转办、督办、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加强对问题诉求的现场办理和转办督办,实现“小事马上办、大事限时办”。创新开通政企“零距离”直通车,制作发放惠企联企卡,分行业领域建立企业家微信群,行业主管、要素保障、园区部门等单位负责同志“建圈入群”,全时段保持“无障碍”沟通交流,确保企业问题诉求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协调、第一时间解决。
此外,在“进解优促”工作中,金堂县始终坚持“个性问题现场解决、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交叉问题限时解决”,走访京葳科技、通威太阳能等龙头企业,精准提供“招、建、管、服”全生命周期服务,现场帮助京葳科技解决产线设计、设备采购等难题;针对政策宣传、金融需求、市场拓展等共性问题,集中召开政策宣讲会、金融对接会、产销供需会等会议20余次,帮助海纳尔钢结构、金阳房产、登峰建筑等企业解决资金、市场问题。涉及部门较多、现场不能解决的,由多个部门联合办公、限时答复,帮助九峰建筑、泰康宇霖等企业解决要素保障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已实地走访企业972户,收集问题诉求439个,解决395个。
上门问需、精准服务
蒲江县高位推动项目建设
近期,位于中国大塘·品牌酒企西部基地的市级重点项目——光良共创(成都)白酒有限公司总部基地工程一期项目,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便初具雏形,建设速度备受瞩目,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呢?

近日,在项目建设现场,光良共创(成都)白酒有限公司甲方代表周甦涛谈起了项目在正式动工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在我们的项目进行‘三通一平’时,就遇到场地内的这条沟渠,它流量较大,阻挡了土方填方,严重限制了施工进度,但是在与县级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后,很快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周红是大塘酒肆工作推进组的工作人员,作为光良共创项目的服务专员,在项目保障方面,她这样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大塘酒肆招引项目的建设,上门问需,精准服务,高位推动项目建设。针对光良共创项目的具体建设问题,相关县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组织县经科信局、县规自局、县水务局、蒲江发展集团等多个单位,通过现场办公、集中研判等方式逐一解决。我所在的大塘酒肆工作推进组全面牵头大塘酒肆项目建设工作,对招引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制,为招引项目提供从洽谈签约到落地建设的全流程服务。光良共创项目启动建设以来,推进组已经梳理并推动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39项。”

自沟渠问题彻底解决、其他问题逐一化解后,项目建设就按下了“加速键”,尤其是国庆节后,研发中心及玻瓶库就呈拔节生长态势。谈到下一步的建设,甲方代表周甦涛说道:“蒲江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帮助我们项目解决了电杆迁改、自来水天然气等配套设施接入、雨污水排放等多个问题,尽心尽力帮助我们推进建设。下一步,我们会按施工进度加快建设,同时在建设中发现新问题会及时与大塘政府加强沟通解决,确保项目按期建成。”
资料综合:成都经信发布、龙泉驿发布、成都东部新区、新都区工商联、金堂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