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4》太上头?别跌进综艺节目的“情绪漩涡”
芒果超媒旗下的离婚综艺《再见爱人》播出之后,李行亮和妻子麦琳成为了热搜上频繁出现的嘉宾,两人的相处模式也多次引发争议。
节目中,麦琳贡献了“送到我的心趴上”“我配有一杯咖啡吗?”“青团事件”“熏鸡事变”等名场面,被网友称为“麦学”。因为麦琳在节目中不稳定的情绪状态,自我的言行举止,以及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引发了网友的大量讨论,或者说是大量的声讨。“拥有麦琳这样的伴侣简直是灾难”“麦琳太可怕了”“这个节目难道只围着麦琳转吗”等。
图源:芒果TV
随着节目进行,对麦琳的声讨也延伸到了其丈夫李行亮的身上。在一期节目中,两人在车内的争吵已经到了讨论“离婚后孩子和钱怎么分”的地步,然而在好友来到节目为双方调解后,两人却迅速重归于好并相拥而眠。该片段让部分网友感觉被背刺,有网友气愤地表示收回之前同情李行亮的话,认为李行亮和麦琳夫妻以畸形的婚恋观博取流量,将来会抵制李行亮的任何演出和节目。随后,#李行亮商演遭网友抵制#相关话题也刷屏网络。
李行亮近日在合肥参加某床垫品牌活动。图据 品牌方社交平台账号
节目中的麦琳的言行的确不讨喜,因此才会有那么多人为李行亮抱不平。但对麦琳的反感竟然演变成对“李行亮离婚”的执念,将观众拉入综艺节目的“情绪漩涡”,部分网友更是直呼“观众的命也是命”,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一方面,是不是被“带了节奏”?“黑红”也是红,麦琳走红后,有人以她为话题策划活动,拿下热搜;有人以她为题材写诱导性公号文,收获10万+。流量的激励,让一些网感十足的博主,进一步加工素材,撩拨情绪。当下网络中的麦琳,已经被流量异化为了一个符号,被人虚构,供人消遣,最终引人开麦,结果是流量狂欢。而麦琳内心到底怎么想的,是怎样一个人,或许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想关注。
另一方面,是否投射了太多个人情绪?麦琳的很多举动确实存在很多“槽点”,李行亮的“自洽”也有些难以理解,两人的相处模式不免让我们联想到存在于真实生活中的某些人。可能是控制欲太强的父母,可能是不会换位思考的伴侣,可能是心胸狭窄的同事,甚至可能是拥有这些“阴暗面”的自己。如今这档节目已经变成了网友们对麦琳个人性格的讨论与指责,但说到底,这只是节目。分析嘉宾没问题,但绝不应该走向极端的网暴,中伤他人的言语最终会反噬自己内心的平静;输出观点没问题,但别忘了更客观地看待婚姻问题,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亲密关系,才是我们花时间看综艺节目的真正价值。
《再见爱人》这类综艺节目的走红,一定程度上也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的界限。当婚姻生活、亲子关系、家庭矛盾等私域话题从节目中展现出来,也就赋予了观众自由讨论的权利。这种情况下,真人秀的尺度应该更加谨慎。节目组在录制、剪辑和播出时或许应该考虑,其中的一些内容是否会引起网络舆论的过度解读。
对公众人物来说,也不妨更加谨慎地看待如今流量生态的复杂性。流量究竟是出于对私生活的好奇,还是对作品的认可;是对真实人设的欣赏,还是被一时热点所煽动的情绪,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明星艺人更真诚地面对生活、面对公众,无论对于个人事业还是婚姻经营,都是更好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