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甄嬛枪战、黛玉武斗?AI“魔改”须有边界!
近期,经典电视剧被AI“魔改”的视频在网络热传。
《甄嬛传》变成了“枪战片”,前一秒还是深宫争斗,下一秒甄嬛就掏出了机关枪;
AI“魔改”《甄嬛传》
《红楼梦》也不遑多让,林黛玉和贾宝玉一言不合就开打,上演“全武行”。
AI“魔改”《红楼梦》
AI拼接《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面对这些“魔改”视频,有的网友称其为“中国杂交电视剧之父”,有的网友直呼“小作坊下料就是猛”。
这些“魔改”视频因为搞笑的情节收获了不少粉丝。据媒体报道,有自媒体,用AI做了42个“魔改”《甄嬛传》的视频,捕获了18万粉丝;某平台上一个“魔改”《甄嬛传》短视频,获得点赞26.3万、转发56.4万;在“魔改”热度的推动下,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如何用AI“魔改”影视作品的教程。
不可否认,观众刚接触这些“魔改”视频时,或许会觉得挺有意思,但看的次数多了不免就会发现其中的隐患。例如,不少网友发现经典剧目被“魔改”的同时,还出现了唐僧和女儿国国王、孙悟空和白骨精等人物拥抱接吻的画面。正如网友所说:“刚开始刷的时候觉得很搞笑,后面慢慢发现这种视频对文化冲击很大,特别影响小孩对历史及经典名著的认知。”
AI“魔改”《西游记》
不仅如此,还有律师指出,“魔改”视频往往使用的是原来影视剧中的片段和人物形象,根据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可能会涉及侵犯原影视作品的改编权、网络传播权、著作权人的署名权、明星的肖像权及名誉权等。
日前,针对AI“魔改”视频,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也发布《管理提示( AI魔改)》,认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影视创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但也应该明白二次创作必须有边界,尤其是经典名著作品,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记忆,再创作必须尊重原创精神,避免落入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圈套,也避免陷入法律的漩涡。
目前,《管理提示》已要求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举一反三,对各自平台开发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进行自查,对在平台上使用、传播的各类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12月10日,看度新闻记者在各大平台搜索发现,大量“魔改”视频已然下架。
如今,平台方和监管部门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AI“魔改”视频进行规范管理,我们观众和创作者也应行动起来,自觉抵制AI过度“魔改”,还影视文艺世界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