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黑科技”装备上岗!东部新区“机器人警察”空地联勤
“东部新区公安提醒您,红灯停,绿灯行,请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抢行……”近日,东部新区公安分局高科技警用装备再添“新成员”。在成都东部新区公园大街十字路口,只见一台外形精致,高约一米的机器人警察正在路口执勤,通过顶部摄像头识别行人闯红灯、大货车通行、非机动车驾驶员不戴头盔等场景,不断发出语音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机器人警察定点守护
同时,一台警用无人机悬停在十字路口上空,民警借助无人机低空视角,全方位观察各路口情况,针对危险及异常情况进行喊话提醒。看度新闻记者看到,通过机器人警察定点守护,警用无人机低空全路口观察,现场在一名交警执勤的情况下,早高峰期间未出现一起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
据了解,上述场景是东部新区公安分局警用“黑科技”装备的应用场景之一。今年以来,东部新区公安分局不断探索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成果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场景。
定点巡逻
“机器人警察”精准识别打架行为
记者了解到,除了交通劝导功能外,机器人警察还具备打架斗殴、人员聚集、应急车道占用等15项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交通治理、社会面巡防、大型活动安全保卫以及安全检查等多个场景。
12月9日晚,东部新区湖滨天地商业广场各烧烤、火锅店生意爆棚,刚结束晚高峰交通劝导任务的机器人警察,又立刻转移到热闹的街面,闪烁着警灯,不断提醒顾客看管好自财物,切勿打架斗殴。
民警正模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
现场,民警组织工作人员模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两人刚“动手”,机器人警察就发出了语音提醒,同时,值班民警王苹宇的手机收到短信提示,“成都东部新区公安提示,湖滨天地疑似有打架斗殴事件发生,请尽快到平台确认处理!”
机器人监控管理平台短信提醒示意图
原来,警察机器人根据街面人员肢体动作及人员聚集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打架斗殴情形,向民警推送提示,民警可通过语音交互功能对打架斗殴行为进行喊话震慑。
看见往返巡逻的警察机器人,烧烤店老板李先生告诉记者,半夜两三点,机器人警察仍闪烁着警灯不断巡逻,不但顾客来店里消费安心,自己的烧烤店生意也更好了。
扩面守护
“空中巡警”破案、侦查大显身手
东部新区坐拥三岔湖,水域广阔。今年4月,多名群众向巡逻民警反映,有人在沱江边利用可视锚鱼器进行“锚鱼”。在接到群众反映后,东部新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立即安排警力进行调查。面对长达10余公里的河道,仅靠步巡难以发现嫌疑人踪迹。于是,民警每日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不久后便发现了利用可视锚鱼器“锚鱼”的犯罪嫌疑人李某,迅速出击将其抓获。
目前,分局已构建起“无人机+警务”低空警务作战模式,引进6台警用无人机,在指挥中心设置专人专岗操作无人机开展警务工作,提升对城市治安、交通、突发事件等的监控和应对能力。
同时,东部新区分局结合辖区实际,将无人机应用于破案侦查、水域安全巡查、山体岛屿救援、交通劝导等8大应用场景。尤其是在今年世园会安保中,警用无人机在主会场内通过喊话寻人、反诈宣传、巡逻等助力安保工作。
分工协作、空地联勤
警力缩减安全加倍
12月9日下午,三岔派出所社区民警王苹宇带着机器人警察来到蓝绸带小区,随后两位“警察”分头行动,机器人警察按照预设路线,对小区消防通道、灭火设施进行检查,王苹宇则前往门岗检查进出登记情况和监控是否完好。10分钟后,王苹宇的手机收到短信提示,小区二号门应急通道被违停车辆占用,王苹宇立刻通知小区物业前往处置,联系车主挪车。
不到20分钟,两位“警察”的工作顺利完成。“原来我一个人来巡逻检查,要接近一个小时,现在有了机器人警察的帮助,工作时间缩短了一半。”王苹宇对机器人警察的表现十分满意。
在下午5点放学期间,分局警用无人机飞手段机培操作无人机对辖区学校进行巡查,同步检查护学岗人员在位履职情况。据分局督察支队负责人介绍,仅靠民警现场检查,一个人1小时只能跑两所学校,在警用无人机的帮助下,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所有学校护学岗的巡查,地面民警只需随机抽查部分学校。
据东部新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机器人警察和警用无人机的配合下,分局在治安巡防、侦查破案、交通治理、隐患排查等多个警务工作场景,正构建起点面结合、空地联勤的立体防护网,进一步释放警力,提升效能,全方位、全时段守护城市安全。未来,东部新区公安分局还将充分利用新区“现代产业发展新引擎”功能定位,借助辖区智能制造产业优势,不断强化科技成果在公安工作中的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