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成都高新区探索打造“文明实践带”
近日,一场名为“文明高新·冬日嘉年华”——暖冬“趣”赶集文明实践集中日的活动,在成都高新区创瑞街4号三中心广场举行。文明集市汇聚便民服务区、义集区以及五色主题游戏区,其中最大亮点则属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及部分优秀文明实践项目的展示。这场文明集市共吸引周边200余名居民参与,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的场面、温暖的阳光都冲散了冬日的寒冷。
今年12月,成都高新区创新性打造了七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带——高新西电子信息产业文明实践带、高新西区“公园里的家”绿道文明实践带、时光印记·匠心文韵文明实践带、绿动未来·环保行动文明实践带、红迹高新·文明实践传承带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和精神文化服务。西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我们采取‘每月特色活动+定期预约开放’的运营方式,为周边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交流场所,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在这里,无论是烹饪新手还是烹饪达人,都可以自由地施展厨艺,享受烹饪的乐趣,让居民轻松享受烹饪。‘爱+厨房’里飘出的不仅有饭菜的鲜香,更有了满满的人情味。”
“爱+厨房”位于高新西电子信息产业文明实践带,这里以高新西区为核心,依托区域内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整合多方资源,为企业职工及其子女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文明实践服务。实践带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还通过创新打造的党史学习教育AR红色有声墙,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学习党史知识。此外,成都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党群服务中心、西园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等多个点位,分别提供党建服务、技术培训、儿童服务、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精神需求。
时光印记·匠心文韵文明实践带则位于高新南区,是一条金色文明实践展示带,以历史记忆为主题。实践带以正街社区崇德园为起点,联动蓓蕾社区(玉林西路)以及三瓦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周边居民提供文化服务。实践带将古色古香、潮流时尚的传统文化街区建设与浓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氛围结合起来,依托非遗手造、古风集市、文化活动等形式,开展天府文化、艺术鉴赏、生活美学进社区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带来精彩的文化体验。同时,引入散花书院、法式刺绣等新业态,打造瓦窑有声方志馆、VR体验馆等新场景,为居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实践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明实践带开展的活动不仅注重服务内容的丰富性,还注重服务形式的创新性。如肖+青年职工之家致力于服务辖区每一位一线职工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仅设置职工书屋、法律咨询室、也有24小时城市书房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不间断的服务;三瓦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入有声方志馆、瓦窑VR博物馆等阵地资源,打造“独具匠心,幸福瓦窑”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合力童梦馆则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最新教育技术,为孩子们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中心致力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文明实践服务。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我们结合各地特色,串珠成链,探索性地打造了7条文明实践带。例如高新西区内产业众多,职工众多,其中西园街道辖区人口16.54万人,流动人口就有13.95万人。庞大的职工群体面临着下班后休闲娱乐的需求、社交的需求以及教育的需求。为满足职工群体及其家庭的各类需求,特打造高新西区‘公园里的家’绿道文明实践带。”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高新区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引领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宗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从试点建设到全域覆盖、迭代升级、协同运行,以红色印记、历史记忆、生态环保、幸福活力和科技创新为主题,聚力构建“五彩文明实践带”,逐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文明实践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