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深观察|上榜2024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为何“强”?
1月2日上午,2024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发布仪式在成都举行,2024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在活动现场揭晓,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赋能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激发视听产业新动能、“天府书展”跻身全国四大书展、“四川造”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百花奖再度绽放蓉城等经过专业评审和网络投票上榜,十件大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到重大政策创新、精品文艺创作、巴蜀文化“走出去”,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新景象,全方位展示四川文化事业产业出彩出圈瞬间。
此次“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赋能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激发视听产业新动能”上榜2024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展示了网络视听行业改革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历程。作为中国⽹络视听领域内⾸个国家级、综合性⾏业⼤会,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被誉为“⾏业年度⻛向标”。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已成功举办11届,通过这一窗口,人们也见证了中国网络视听行业改革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历程。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2013首届大会举办当年,全国网络视频用户为4.05亿,网络视听产业规模不到300亿元。十年之后,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稳固。与之相伴的,是庞大的市场规模与产业前景。2023年,网络视听市场规模超1.15万亿,企业66万余家,如此的体量,也让网络视听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劲风口。
网络视听,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是数字化转型带给人们的新体验新成果。作为网络视听大会的永久落户地,十余年来,成都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也在追光而行中不断积蓄着发展势能。
大会落地成都十来年间,四川文创增加值从百亿级跨越千亿级。仅2023年,四川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41.1亿元,比上年增长57.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8.3%。网络视听等文创相关产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显著增强,彰显出四川在网络视听方面发展的实力和潜力。
具体到成都,十余年来,300余家网络视听相关企业先后落户,成都已初步形成影视、音乐、动漫、传媒、电竞游戏等领域较为完整的网络视听产业链条,大视听产业聚集发展。新的起点,新的进发。培育新质生产力,迈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网络视听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这是成都的持之以恒。
以会促产,推动区域视听生态构建
携手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十一年,成都不断优化网络视听发展环境,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加快布局落地,引领成都网络视听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里成为《王者荣耀》的发源地,打造出这款经典手游的腾讯天美工作室就位于成都高新区。这里因为“哪吒”而火热,《哪吒之魔童降世》由成都可可豆动画创作、出品,一经上映便打破30余项纪录,缔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辉映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沉淀千年的文化基因,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更多的产业布局,正在这片土地持续展开。
成都高新区聚焦发展游戏电竞、影视传媒、数字音乐、超高清视频等数字文创产业细分领域,聚集腾讯、抖音、咪咕音乐、索贝数码等重点企业600余家,引入腾讯新文创总部、抖音、可可豆动画、完美天智游等重点项目。落地全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打造超高清前端技术、超高清+AI、测试验证实验室,研发了全国产化8K摄像机原型样机、国内首台8K多功能多场景应用实验车。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图据成都高新
天府新区主攻音频、视频赛道,聚焦内容制作、内容聚合分发等核心产业,坚持“网络视听+”跨界融合发展,拓展产业边界,探索网络视听+文旅、网络视听+数字消费等新型应用场景,联合文化类央企-中国唱片集团为“链主”,打造西南地区首个“黑胶音乐工坊”,布局黑胶唱片先进生产制造工艺及生产线。签约引进德商无锋数字创意基地、京东方艺云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
在郫都区,成都影视城作为四川省影视产业“一核多极”发展格局中的“一核”所在地,正迎来新场景、新项目建设和投产的高峰,仅2023年,基地就接待来自省内外三十余个影视剧组在此开机或摄制创作。在微短剧兴起之年,成都影视城凭借其完善的硬件设施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微短剧创作团队前来拍摄。例如,大范围破圈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主创张家俊也选择入驻成都影视城。
成都影视城
站上风口,随风起舞,成都网络视听和文创产业的前景更加光明。
科创并行,培育网络视听新质生产力
休闲时追一部短剧、睡前听一段在线音频、购物时打开网络直播……当下,网络视听正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从实体经济到数字经济,从物质空间到精神世界,解码网络视听蓬勃发展的原因:时代浪潮势不可挡、生产生活日新月异、受众需求层次丰富。从短视频异军突起,推动文化创作模式、媒体传播格局的转变,到网络电影、短剧兴起,丰富人们日常追剧看剧的选择,再到5G、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不断创新迭代,网络视听正不断迈向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
行业的趋势,受众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在走过十余年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里,得到了生动而全面的记录。
2013年11月,成都举行了第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彼时,大会的视角覆盖了手机电视、网络电台、移动多媒体等网络视听全业态。在其之后,第四届大会顺应“互联网+”要求,涵盖媒体融合、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影视等热门议题;第五届大会正式落地“国际网络视听版权交易平台”;第七届大会聚焦5G、AI、4K、8K、智能媒体等新技术新应用。第九届大会上,成都首次发布《2021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报告及机会清单》;2023年举行的第十届大会,又打造了多个“首次”:首次设立全民视听嘉年华内容版块,首次设立“视听电竞快闪日”,首次举办“古风影视剧IP互动体验日”……
网络视听产业涵盖制造业与服务业,生产并服务于物理空间与精神世界,是数实融合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技术创新为出发点,推进文创产业与科技产业同频共振、互为驱动,领势先行,充分发挥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推动全球全国头部企业、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来蓉布局,多力助推产业建圈强链,驱动网络视听产业创新升级。截至2023年底,成都已实现千兆网络全覆盖,累计建成5G基站超8万个,实现5G在医疗、教育、超高清等领域示范应用全国首创。
视听润城,演绎多元城市文化活力
时代,日新月异;发展,永不停歇。如今,网络视听已从发展的“生力军”变为“主力军”。看国外,Sora等新应用带来变革与挑战;观国内,“十四五”时期,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得数字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推动网络视听面向未来视听演进。无论内外环境如何变化,行业产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立足市场,服务大众,是永恒不变的锚点。历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聚焦产业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产业提供创新支撑,更使网络视听赋能文化表达、文化空间,丰富着更多人的精神生活。
当前的成都,正坚持以文润城塑造“三城三都”品牌,坚持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构建以创意设计、传媒影视、音乐艺术、现代文博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
成都双年展、网络视听映像周嘉年华、交子国漫节、草莓音乐节、各类明星演唱会在蓉先后亮相,丰富市民多元文化体验;太古里、SKP、COSMO、麓湖CPI等商业载体与网络视听创作联结不断加深,实现空间体验有机更新;东郊记忆赛博朋克光影街区、Arte Museum数字艺术展馆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助推区域人气活动聚集地打造。越来越多的展演活动、文博艺术与商旅空间正通过网络视听技术丰富内容表达,全媒体渠道精准营销和多元互动表达为各类节庆氛围增色,引领国潮美学风尚,赋能美好生活,为城市文化供给带来了更多活力,加快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生态圈,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与时代同步,与城市共进。抓住关键时期,网络视听更需乘势而上。
以成都为窗口,讲好中国故事。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出品的影视音乐剧《金沙》,对古蜀文化进行全新表达。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播出期间峰值收视率达3.74%,市占率高达18.46%,创造了近年来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收视率的新高。结合成都公园城市的特质,以成都大运会、世界科幻大会、金熊猫奖、百花奖等重大活动为窗口,强化城市基因表达,提高城市特色文化可读性。星云流转,神鸟腾空,盛会之上,绽放屏之光影,未来“视“界里,天府文化更加可感可及。
以视听传播推动产业动力向新型显示、高清设备、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传导。以网络视听为数实融合媒介,成都市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正式挂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驶入“快车道”。结合内容创作,坚持以文化涵养文艺创作,发挥成都城市文化底蕴及创意产业基础优势,积累一批城市文化新资产……
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才能真正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从成都眺望,网络视听正以超越想象的方式打开新局面。锚定目标,接续而行,网络视听必将激发更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