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电影《火锅艺术家》:以食为媒呈现“三好”成都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崔志佳执导的《火锅艺术家》讲述了青年导演李如意从抗拒火锅到利用火锅,最后理解火锅的故事。
视觉层面,这部电影是好看的,情节紧凑且包袱迭起,可谓“笑果”满满。
味觉层面,这部电影是“好吃”的,对火锅的视觉化呈现激发许多观众的味蕾,看完后表示“好想吃火锅”。
精神层面,电影里落魄青年导演借助火锅追梦的过程称得上好燃,追梦、造梦、圆梦之旅也与成都的现实有互文之妙。
毋庸置疑,《火锅艺术家》是好看的。好看的核心源于故事的创意设计。落魄青年导演追梦之路的故事,拍不好就容易陷入格式化乃至说教的俗套。一个励志的人物故事与火锅这一饮食文化相结合,在选材上就很有新意,因此电影的起点就很高。作为一部巧妙借用“阴差阳错”“误解”和“伪装”的作品,《火锅艺术家》融合了崔志佳、艾伦、魏翔、宋小宝等各大喜剧明星的精彩演绎,在欢快、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洗涤观众心灵。
作为一部依托火锅文化的励志喜剧电影,好看的来源离不开剧中的火锅空间。剧中,男主岳父开的袁氏火锅代表的是传统老式火锅店,主打实惠亲民;陈华柳开的牛二淘代表中高端火锅店,装修大气精致;李如意开的艺术家火锅则代表了新式火锅店,装修别具一格,主打时尚、艺术和创新风格。三类不同的火锅店既是电影人物活动的物理空间,也是火锅文化的载体。全程在成都取景拍摄,《火锅艺术家》对火锅店空间塑造的成功离不开成都的火锅文化。成都被称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烟火城市,这烟火气里有大部分是火锅贡献的。种类各异、档次不同的火锅店,洋溢着麻辣鲜香的滋味,丰富着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味蕾,也滋养着每个在成都生活和打拼之人的心灵。
《火锅艺术家》也是“好吃”的,激发观众的食欲,以及对成都美食及城市生活氛围的向往。火锅作为成都的地域美食,带给成都人和外来者的不仅仅是味蕾上的满足。岁月沉淀中,麻辣火锅已经是成都人和成都地域文化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成都不排外,包容、热情、超脱,这与火锅的饮食形态是相通的。火锅店也是人们饮食社交的优选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里交往,通过“烫火锅”建立关系、增进感情,以此满足群体性的需要。用成都话说,就是“边吃火锅边摆龙门阵”,这种生活状态是安逸的、富有烟火气的。
在电影中,可以直观看到不管是动物内脏、时鲜蔬菜,又或是海鲜肉类,一律均可下锅、来者不拒、荤素搭配,调味包容万物,一如天府之国的包容与开放。电影用生动的镜头语言展现了炒制火锅底料、烫火锅、人们围着火锅欢声笑语的场景,这些镜头是极具张力和诱惑的。再如在展示几家火锅店争夺冠军之位时,用了快闪般密集的镜头展现出围绕火锅衍生出来的城市景观——川剧绝活变脸、时尚走秀等。这些镜头取材于真实的成都生活,展现了火锅文化的趣味和包容,人们品美食、看表演,不亦乐乎。
人们都说成都是一座安逸的城市,但是要明白,安逸不等于懒散、松懈,而是一种将奋斗拼搏融入日常的智慧,一种在平和中追求卓越创新创造的冲劲。就如电影《火锅艺术家》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它是好玩的,无疑它也是好燃的、好酷的。这部起源于成都、扎根于成都的电影,也是成都创新精神的体现。剧中,仓库变火锅店是一个不错的创意。类似这样的创意,在成都也不少。工业遗产创新打造的园区,如西村、东八区等。空间的再利用、在地化保护与利用,都是独特的“成都智慧”。东八区这类创新影视园区,也为电影的创意和取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火锅艺术家》好看好耍,却不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和欢乐,有着自身的叙事哲学,以及内在的深度和宽度。年轻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才华,如何在遭遇挫折时坚守梦想,如何平衡艺术与现实,都是观影欢笑之余可以思考的点。男主李如意和岳父结缘于火锅,却在成婚后抗拒回家继承火锅店。这个可以视作年轻一代和老一辈的冲突,人生选择和志向追求的差异横亘在两代人之间,提供了故事发展的背景和动力,也埋下了伏笔。李如意为了追求自己的导演梦想,暂时利用火锅,却在开店的过程中重新发现火锅、理解火锅。其实不难发现,他在理解火锅的同时更理解了岳父,理解了老一辈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饮食文化在新旧两代人身上的矛盾与和解,值得我们思考。
电影是善于隐喻的艺术。由成都电影集团牵头组织编剧团队在成都沉浸式创作的这部《火锅艺术家》,讲述了成都烟火气中小人物、小家庭奋斗的故事,隐喻了创新、包容的城市底色。《火锅艺术家》拆分为三个词,火锅、艺术、家,可视为现实、理想、亲情,三者其实并不矛盾,就看个体如何融合。电影有一个开放式结局,李如意是否拍出电影已经不重要了。他选择家,这个家里既有火锅的现实,也有追梦的支持,更有亲人守望相助的温暖。
成都这座城市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肉身与灵魂都可以安放。成都,对每个平凡的你我说“追梦之路,雄起!”如“成都,都成”这句口号所言,每个梦想在成都都有立足之地。每个人的呼吸融进成都,凝成它的烟火气;每个人的奋斗融进成都,诠释它的烟火气。
以火锅文化为主题的电影,完美诠释了成都的包容与开放。成都不愧是造梦之城,好看、好耍、好酷、好燃;成都更不愧是烟火之都,烟火气里有人性的温度,有思想的深度,更有拼搏的力度。
作者:宋雨霜,成都文理学院写作教师,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