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人民日报》谈2024中国经济热词,6个关键词看2024年成都经济脉动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1月03日 10:32

1月2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经济学家谈2024中国经济热词》,梳理总结过去一年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高频词,并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解读剖析。全文共梳理了6个关键词,分别是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促进法、一揽子增量政策、“两重”“两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而这6个关键词,正折射出了2024年成都经济发展脉动。

图片

新质生产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其作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讨论的热点。

/data/storage/Upload/kd/2024/11/06/6c2c3e58-c4e9-432e-871e-edd4f783e4d0.jpg

2024年初,成都出台《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等六大方向,并具体化为24个细分赛道,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前瞻性的布局,引领成都在未来产业中抢占先机,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氢能等前沿领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体系。坚定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建设科创载体与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校地合作、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2024 年成都引进106个顶尖科技创新团队,发布3000多项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成果。

2024年5月20日,成都市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印发《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成都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都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能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推动未来产业占先机,加强融合化发展,引导资源要素集聚。

民营经济促进法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2024年10月1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受到广泛关注。

民营经济是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成都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力量。2024年5月15日,成都市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促公平、创机会、优服务、解难题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做好政策平稳有序衔接,围绕促进公平市场准入、支持参与政府采购、支持发展壮大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55条措施。

一揽子增量政策

2024年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推出,利当前、惠长远,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可谓“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2024年10月,成都多部门联合发布了4项新政,包括《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关于住房公积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关于实施合法产权住房人员落户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商品房项目车位去库存若干政策的通知》。涵盖首套住房认定、公积金贷款提额、购房落户放宽等,旨在激活市场,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新政还涉及车位去库存、降低拿地成本等,以减轻企业和购房者负担。

“两重”“两新”

2024年以来,人们对“两重”“两新”的关注度快速提升。“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是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d2ffc7a9fc2c4388b7fd09311fee3a2f.png

2024年,“以旧换新”成为消费市场最热门的关键词,也成为刺激市场活力、推动消费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成都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都持续推出四轮“汽车消费奖励”活动,合计申请超8.2万笔,拉动汽车消费超158亿元;截至12月18日21点,四川省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活动中,成都市产生补贴申请超277万件。四川省“蜀里安逸·焕新生活”家居家装消费券活动中,成都市1500余户商家参与,直接拉动消费超5亿元。12月12日,成都3C数码产品消费券活动开启,截至12月18日,已核销消费券3万张,直接拉动消费1.7亿元。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行业各场景中,推动全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

2024年1月,成都市出台《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细分领域;5月,成都市发布《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加强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分步建设机器人等重点方向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全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2024年前三季度,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超35%,今年有望成为新的千亿级产业,发展态势蓬勃,成都已成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理想实践地。

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代表,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4年9月,成都印发《成都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对健全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应用场景、产业规模发展、提升创新能力等都进行了明确。成都入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6个试点城市之一,并积极引进培育了一批行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本土“有根”企业,工业无人机、eVTOL、通用航空等细分环节持续发力。

图片

eVTOL试点飞行

从应用场景来看,成都高都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启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低空导览线试运行,目前正推进正式投运相关审批工作;12月份,全国首个“无人机4S店”——低空经济智能化设备展销中心,在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成都彭州“天空之眼”正式投入试运营;12月底,四川豪芸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运营的首条“崇州—自贡”低空游览航线开通,崇州到自贡的通达时间将从2.5小时缩短至约1小时。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