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成都这2项做法入选四川2024年度改革典型案例→
日前,省委改革办发布2024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省、市、县级共30个案例上榜。其中市级层面,成都市:数字赋能 智慧转型 推进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方式深刻变革入选;县级层面,成都市新津区:依托报表通深化数据融合应用 探索构建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入选。
成都市:数字赋能 智慧转型
推进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方式深刻变革
重大项目既是服务支撑各级战略规划的重要载体,也是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市发展改革委聚焦重大项目,坚持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智慧化手段为支撑,将创新建设“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调度平台”(简称“智慧调度平台”)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原创性原动力改革的重要举措,在破除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系统性不强、信息归集效率低、项目状态更新不及时、风险预判不精准等难题上大力改革破局,在推进重大项目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深层次改革、智慧化转型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经验,加快实现重点项目“线上”智慧调度和“线下”闭环管理,以项目投资提速、企业服务提效、城市发展提质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相较于一般项目管理平台,其创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据获取由“报送”变“抓取”,项目状态呈现更加及时客观。“智慧调度平台”全面打通项目数据采集渠道,共享省发展改革委“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市住建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等多方资源,建立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数据资源底座,实现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等跨多部门数据“一网通享”,有力破解项目责任单位直报信息不及时、不客观,部门项目信息不互通、不共享问题,项目状态更新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极大提升。
二是调度方式由“被动”变“主动”,项目风险发现更加精准前瞻。“智慧调度平台”依托大数据比对分析和经验模型构建,主动识别项目风险并实施“三级预警”,实现项目是否依规按期开工、如实健康推进的前瞻预判,有力破解原有项目调度往往出现风险问题既成事实后再倒查原因的被动性和滞后性,项目调度更有预见性、针对性。截至2024年12月,智慧调度平台累计分级推送预警信息1888次、识别查证问题493个、消除预警1820个。今年1—12月,全市95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高于时序进度12个百分点,全市“应开未开”项目较去年减少47.8%,提前开工项目数量较去年增加36%。
三是协调调度由“分段”变“闭环”,项目问题处置更加协同高效。“智慧调度平台”通过“线上”监测预警倒逼“线下”项目管理服务变革,聚焦项目问题,建立分级分类协调处置规范流程,严格48小时内预警响应、10个工作日协调处置进展反馈,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建立督办机制并纳入目标考核,原有项目问题处置“各管一段”闭环不严的局面有力破解,“一函一复”“一会一议”低效督导方式彻底转变,“线上+线下”管理闭环有效建立。甄别分送需协调事项486个,跟踪主责单位反馈2803次,推动四川天府新区粮食物资储备中心 、准环对称仿星器项目等238个项目问题及时解决,为重点项目开工促建、精准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平台支撑。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公园城市示范区原创性原动力改革的指导方向,推动平台科学、长效、规范运行。一是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充分挖掘平台汇集的项目大数据,依托人工智能算法持续修正预警模型,不断提高重点项目“画像”精度。二是拓展丰富平台应用场景。加快上线策划储备项目、5000万以上(扩面强基)项目板块,让调度效率更高、服务功能更强。
成都市新津区:依托报表通深化数据融合应用
探索构建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报表通是基于数据底座的取数用数工具,其核心是推动数据共享,减少随意、重复发表,所以“报表通”实质是“数据通”,力求打破横向数据壁垒、强化数据共享,以“从系统取数据”代替“向基层要报表”。同时,报表通“数仓”可以构建数据回流通道,实现纵向“数据通”。
数据底座是报表通重要支撑,通过上级回流、本级接入、物感收集、基层采集,汇聚形成“数据池”,接入数据资源7788项,数据量100亿余条,初步建立了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库,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城建住房、社会救助、企业运转等主题库,汇聚国家省市级回流953项、3.79亿条数据;区级汇聚34个系统,接入510项、2182万条数据;区级接入视频监控、电力监测、共享单车、智能公交、出租车等1.4万路物联感知设备、96.4亿条数据。感知源数据日均增加700万条、业务数据日均增加100万条,日均共享1万余次,荣获“DAMA”中国数据治理最佳实践奖,入选四川省政务数据共享融合应用试点。
据悉,2024年,新津报表通开始全面迭代,按照“一台、一仓、两中心、两超市”进行升级,建立部门“一查二取三采”取数机制。3月,全市“报表通”推广应用现场会在新津召开。11月,成德眉资城市智慧治理和政务服务体系同城化推进会在新津召开,同月,全省推广应用报表通工作会在成都召开,新津作专题发言和培训。
报表通具体有哪些实践应用?据了解,成都新津聚焦市民服务和企业需求,搭建了就业帮扶、社会救助、政策找企业、跨部门综合监管等20余个场景。目前,报表通已覆盖185个各级单位,拥有超过1300名活跃用户,累计使用次数超过14万人次。下沉人口类、房屋类、法人类数据183项,共计142万条,部门、镇街、社区间实现分级分权使用。2022年村(社区)平均每月报表为124张,2023年为50张,同比下降59.6%,2024年为31张,同比下降38%,减负成效明显。
报表通就业帮扶场景应用
为上榜的成都案例点赞!
资料来源:川观新闻、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成都新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