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成都丨《焦点访谈》关注成都冰雪经济:到南方滑雪去 滑出消费热引擎
1月22日,CCTV-1《焦点访谈》以“到南方滑雪去”为主题,通过报道成都都江堰室内滑雪场——热雪奇迹滑雪场和位于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景区的冰雪运动热,反映南方冰雪运动的爆发态势,以及“北雪南移”的冰雪消费新趋势,冰雪运动已然成为激活经济的热引擎。
位于成都都江堰的这家滑雪场一年四季营业,有初、中、高三级六条雪道,每天能接待7000到8000名来滑雪的雪友。除了能滑雪以外,还能玩雪。这里有三个地形公园和一个超5000平方米的雨雪乐园。
来到这儿,记者学会了两个新的词,“冰箱宝宝”和“冰箱爷爷”。大家把这个滑雪场称为冰箱,那么相应的来滑雪的小朋友就叫“冰箱宝宝”,而岁数比较大的就叫“冰箱爷爷”。
冰雪运动热带来冰雪经济热,直接刺激了国产雪场设施、服装鞋帽、运动装备等商品的销售。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冰雪装备销售收入从2015年不到50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220亿元左右。
据统计,2023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数量达到2847个,较上年增长了16.11%。冰雪运动已经成为激活经济的热引擎。
四川都江堰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 杨璨:大冰雪是都江堰的五大IP之一,通过冰雪热引擎,带动都江堰文旅全要素市场的发展,让都江堰食、住、行、游、购、娱全方面的要素都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 宁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首杜甫的绝句把我们从都江堰带到了西岭雪山。对于南方人来讲,看到雪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儿,而在雪山上滑雪那是更不容易的一件事儿,但是在这里,这两个愿望都可以得到满足。
西岭雪山滑雪场位于成都大邑县西岭雪山风景区内,在没有这个雪场之前,游客们来这里主要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但是雪场开业以来,吸引了许多滑雪爱好者。
成都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杨建勇:冰雪经济的热度,就是特别是冬奥之后,应该说对我们的这个促进作用非常大。我们最开始开的时候,一年只有几万人次到十几万人次,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差不多50万人次。这两年的变化比较大的就是从广东、广西、福建,到我们西岭雪山来的比较多一点。而且今年特别多的就是来自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西岭雪山之所以能圈粉无数,一是抓住了全国冰雪热,二是走差异化路线,也就是景区加滑雪的经营模式。
西岭雪山用景区加滑雪的模式,抓住了入门级滑雪爱好者这一庞大的客源市场,和东北、西北的专业滑雪场形成优势互补,从而站稳脚跟,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成都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杨建勇:一个雪季的话,我们可以提供到1200到1300的这样一个工作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