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哪吒2》导演饺子这个“魔童” 背后站着一位怎样的母亲?
《哪吒2》的票房登顶中国影史,将冲顶全球榜单,哪吒海外预售一票难求!人们惊叹导演饺子的才华,但他也是个“魔童”,逆袭之路正是饺子与母亲共同书写的现实寓言。
饺子本名杨宇,从药学跨界动画,他用了三年时间自学三维软件,蜗居家中“啃老创作”。这段经历曾被贴上“失败者”标签,但他的母亲却始终相信:“只要他喜欢,就让他去闯。”这份近乎执拗的信任,像极了《哪吒1》中殷夫人被刚出来的小哪吒咬了,她会反过来安慰他 “别怕,娘在这儿”。母亲的爱,不是绑架,而是放手,甚至以沉默对抗世俗的偏见。
心理学中,这种“支持型依恋关系”恰恰是创造力的土壤。哪吒在电影中反抗天命、撕碎标签,而现实中的饺子,正是被母亲的包容,托举着挣脱了“乖孩子”的束缚。当社会用“稳定工作”定义成功时,母亲却为他保留了“做自己”的勇气。这种亲子关系,代表着父母的爱不会因成就增减,而是接纳孩子最本真的模样。
然而,现实中更多的“哪吒”们正困在“为你好”的牢笼里。《哪吒2》的高票房背后,是很多人对“被看见”的渴望:不必完美,但求真实。就像饺子母亲的那句“喜欢就去做”。有时我在想,上一辈的爱,是控制还是成全?或许每一个“打破规则”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位“敢与全世界为敌”的母亲或父亲。
当社会热议“教育内卷”时,或许我们更该思考:如何像饺子母亲那样,成为孩子对抗偏见时最坚硬的“混天绫”?毕竟,没有人生来是“魔童”,只是等待被爱唤醒的“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