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三起“微手术”后,成都新都区3公里马超路通行能力“大提升”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2月14日 15:26

自成都市开展“开门治堵”工作以来,先后两次发布了上百个拥堵治理点位。新都区马超路作为横贯新城区的城市主动脉,全长3.1公里,日均车流量超5万辆,沿线汇聚8个交叉路口、11个居民区、10所学校及多家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综合体,是区域核心交通节点。然而,高峰时段左转与直行车辆交织、路口排队过长等问题长期困扰市民出行,被列为全市第二批88个堵点治理攻坚任务之一。

2月14日记者获悉,为解决新都区马超路这一民生堵点,日前,成都交警聚焦“路口微改造”关键环节,通过“车道功能重组+AI赋能信号灯+标线安全升级”组合拳,系统性破解了该路段车流交织难题。

e459fc6cfb6d4b8b92d296243ad26a0a.png

车道功能“三出两进”

破解车流交织难题

马超路为双向四车道,沿线路口车道设置为直行右转混合车道+直行左转混合车道,随着道路周边业态丰富,路口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干扰现象日益突出。针对原“两出两进”车道模式下左转与直行车辆干扰问题,成都交警对马超西路新园路、静安路及马超东路育英路等5个关键路口进行渠化改造:通过挪移中央护栏、重划标线,将车道调整为“直行右转+直行专用+左转专用”的“三出两进”模式,并增设左转待转区与专用信号灯。改造后,车道功能明确清晰,路口东向西行驶方向速度提升了22.1%,由西向东行驶方向速度提升了7.41%,路口“抢道”现象大幅减少。

5f99df43a1f7401e8b927f300e71ab75.png

 AI信号灯“秒级响应”

动态匹配车流需求

马超路交通流量大,时变性强,多时段固定配时方案无法很好匹配流量的动态变化。对此,成都交警上线“秒级自适应信号灯控制系统”,对马超路交叉口的信号灯进行交通信号智能化升级。该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监测各方向车流量,动态调整绿灯时长,变“车等灯”为“灯看车”。自适应信号灯控制系统应用后,沿途路口车辆的排队距离平均缩短约200米。

3767475916344759acc876176ae030a3.png

 标线升级“双重保障”

守护人车通行安全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成都交警通过“斑马线+黄色网状线”组合,优化路口安全布局。通过将斑马线后移3米,并增设醒目标识,扩大驾驶员视野;新增黄色网格线禁止车辆滞留,减少人车抢行风险。改造后,马超路路口交通事故率下降33.8%,行人过街安全感显著增强。

51e1318c277d4a0586e4c7cf00dffac9.png

马超路拥堵治理措施实施以来,路段车辆的通行效率显著提升,路段整体拥堵指数由1.432下降至1.048,实现“小改造撬动大畅通”的治堵新范式。下一步,成都交警将密切关注马超路交通组织调整后的路网车流量流向与分布情况,持续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完善区域拥堵治理方案。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