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公园城市》第四集:绽放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建立在古蜀国都邑遗址之上。这里收藏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大量文物,见证着几千年前古蜀文明的繁荣,记录着先民生活劳作的印记,并留存着这片土地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
2005年,收藏于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饰被列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更成为公园城市成都的象征。这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那双翅膀,仿佛要穿越时间的屏障,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太阳神鸟无处不在的光芒仿佛映射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建设与发展必定璀璨绽放。
第四集 绽放
成都从古蜀文明一路走来,直到今天依然步履不息,存续千年的文脉中,教育的力量始终是这座城市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文翁石室,中国最早的官办学校,两千年校址未变,缔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史上的奇迹。自蜀郡太守文翁创建官学起,朗朗读书声响彻巴蜀大地,蜀学也由此兴起,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拥有文翁石室的成都,更拥有65所高等院校,47家中央在蓉科研机构,是中国西部名副其实的科教高地。公园城市建设进程中,更有一流大学、知名科研机构不断到来,创办分校,拓展研学。
2024年6月12日,一场盛大的毕业典礼,正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举行。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分院正式启用后,首届硕博毕业生的毕业典礼。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2024届的硕士毕业生 邓婷:我是邓婷,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2024届的硕士毕业生,研究方向是山区可持续发展。
2023年8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它不仅拥有8万平方米现代化的新校区,更链接了中国科学院在成都所有的科研院所、实验室、大科学平台和装置。优质丰富的科教资源、全面的教学支撑让成都成为培养高科技人才新的空间战场。
邓婷就是首批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新校区开启硕士学习生涯的学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2024届的硕士毕业生 邓婷:课题组承担了一部分关于成都城市公园相关的课题,比如说关于这种城市的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公园城市优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邓婷和她的伙伴们提供了充分的科研场景和便利的实验环境,让他们深感未来可期。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2024届的硕士毕业生 邓婷:我未来的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然后4年博士毕业之后,我还是想一直留在成都工作,因为成都真的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副院长 董微: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这么一个发展模式,其实是来共同打造一个科教创产融合发展的生态圈,成都的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动力源,还有就是人才集聚的一个高地,在这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教育是城市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为城市的繁荣持续注入动能。成都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想之地。1.45万户高新技术企业,650余万各类人才,正以他们的热情和智慧,追逐梦想,共同书写着这座城市的繁荣篇章。
纵横股份无人值守产品线总监 杜亚辉:我叫杜亚辉,毕业于航空院校,无人机这个航空赛道当时毕业的时候刚处于起步阶段,我觉得整个发展潜力、前景都还是不错的。
2015年,成都无人机产业正进入起步阶段,杜亚生研究生毕业便加入到研发团队。同年,他们团队在国内率先量产垂直起降固定翼工业无人机,实现了全产业链制造。
纵横股份无人值守产品线总监 杜亚辉: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挂载不同的载荷去做大量的拓展。比如做应急安防,能源巡检,森林防火,水利巡查,河道巡查等等都可以用。
目前,成都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已集聚9家整机制造企业和110家上下游企业,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级全覆盖,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居全国前三,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广阔的1000米以下空域正成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成都,正在走向这场科技革命的中心舞台。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余澳:低空经济是未来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科技与产业的结合,本质上讲它就是基于科技创新形成的先进生产力。
科技的力量正在重新塑造今天的世界。从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布局人形机器人、柔性显示、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细分赛道,成都,已形成两大万亿级和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努力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四部主任 研究员 张燕: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它即有传统的特色优势产业,又有正在发展壮大的战略新兴产业,还在培育新兴未来的潜在的先导产业,那么产业的发展其实背后就能带来就业、安居乐业,为广大市民或外来人口安居乐业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今天的公园城市,宜居宜业,每一个人都有为实现梦想去努力的机会。
四川省歌舞剧院音乐剧演员、成都市文化馆街头艺人 郭颂兰:我是郭颂兰,我是四川省歌舞剧院的音乐剧演员,我从事音乐剧演员到现在已经有将近8年了。
四川省歌舞剧院近年来打造出音乐剧《三星堆》《青城山下》《我是川军》《熊猫秘境》等作品。在这些以四川和成都为主题的剧目中,郭颂兰都作为主要角色出演。
四川省歌舞剧院音乐剧演员、成都市文化馆街头艺人 郭颂兰:因为我们演的内容是原创的中国音乐剧,中国人的故事,四川人的故事,成都的故事,这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成都,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从音乐厅到大舞台、从大剧院到小剧场、从音乐节到专场演出,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600亿。2035年,成都将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音乐之都。
2018年3月,成都市公开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规范化的管理让艺人可以在街头“持证上岗”。郭颂兰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把音乐剧艺术推广给更多的人。
四川省歌舞剧院音乐剧演员、成都市文化馆街头艺人 郭颂兰:我就当时看到街头艺人在招募,然后我就说要不然我去街头,我自己拿着箱子拿着话筒我就可以把这些歌唱给街上的路人听,我觉得这样子我自己创造了一个舞台。
要了解一个城市的繁华程度,就去看看它的夜景、体验一下这个城市的夜生活。成都的各类剧场、音乐厅超过70个,酒吧的数量位于中国城市的第二名,仅次于上海。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在给人们提供享受生活场景的同时,也为郭颂兰和像她一样的艺人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成为成都街头巷尾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清晨,城市还没有苏醒。这群骑行者就已经整装待发,准备车队每周两次的常规训练。这个骑行团的成员来自成都各行各业,年龄也跨越了青年、中年和老年。简单的热身之后,他们向一条长达100多千米的路线发起挑战。
这条路线就是天府绿道。在这条闻名遐迩的绿道之上共有78座景观桥梁,“一桥一景”,像一条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成都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公园、锦城湖、蜀道通衢园等121座特色公园。
天府绿道集团总工办主任 潘霞:整个绿道保持了它的联通性和贯通性,所以骑行者可以在绿道上面畅行无阻,酣畅地骑行100千米。整体项目共同构成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城市带状公园,而且是连续度非常高,这个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成为公园城市一个很好的抓手。
以锦江为轴,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架,熊猫绿道、环城绿道、田园绿道三环同心,“一轴两山三环”区域级主干绿道与城区级、社区级绿道共同构成天府绿道的三级结构,规划长度近1.7万千米,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绿道系统。其中,环城绿道串联的环城生态区,面积达133平方千米,被称为“超级绿环”。
天府绿道集团总工办主任 潘霞:环城生态区其实它就是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公园城市它是以整个城市形成公园背景,那么城市是建设在公园之中,环城生态区的这个项目它其实和这个命题是非常的契合。它和城市就像叶脉和叶面一样是密不可分的一种关系。
环城生态区不仅是全国骑行爱好者的打卡圣地,更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户外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休闲体验场景。自由、包容、安全,整套体系的搭建来自成都环城生态公园智慧运行管理中心。
成都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莉:市民游客在游玩的时候需要求助,可以在物联杆按SOS求救报警的键,可以和现场实现双向语音视频的沟通。6大功能合为一体的物联杆在全环一级绿道,以每200米间距分布,目前全环布了1400多根。主要区域的监控摄像头上了很多AI算法,人员的摔倒,涉水的报警,识别到这些危险情况之后,就会上报到我们系统的平台,将全环所有的信息,收集到我们这个大数据中心来
全方位的互动设施,智能系统24小时无间断运转,让天府绿道成为一条充满智慧科技的环城生态道,不断推进着生态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2024年6月,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正式发枪,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的高水平车队在天府绿道展开激烈角逐,绿道为赛事成功举办提供完备的保障,而运动员精彩的竞技也让赛道绽放无尽光芒。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余澳:我们围绕着绿道也在打造我们的赛事,营造这些场景,我们成都在建三城三都,赛事之城也是我们成都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么实际上着这更加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娱生活。
凤凰山体育场是一座拥有6万个席位的专业足球场,这个看似安静的“茶碗”里今晚将开启一场热辣滚烫的足球比赛。余斌是红色刀锋球迷会会员部负责人。今天,他要为他的主队,成都蓉城足球队呐喊助威。
红色刀锋球迷会会员部负责人 余斌:我从小到大喜欢看球,看球的那一天,我觉得是属于我自己的。所以说这个爱好也一直坚持到现在
凤凰山体育场,是成都蓉城队的主场赛事场馆,这支2018年组建的年轻球队,在短短4年内,从最低级别的中冠联赛,一路冲进最高级别的中超联赛。看台上这一抹红色,也成为了现在成都新的精神象征之一。
从2023年开始,凤凰山体育场的主场比赛专门开放了整面看台作为公益看台,既为赛场上的领先和胜利助威喝彩,也给赛场外每个拼搏努力的普通人加油鼓劲。球场之上不只有输赢,还有一座城市温度与情怀。
红色刀锋球迷会会员部负责人 余斌:我对成都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也很愿意扎根在这个地方。
一个城市的气度,是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让每一个心跳都能与这个城市的脉搏共震。
以2021年至2028年为评估周期,国际赛事影响力的全球城市排名中,成都高居第八,是亚洲排名最高的非首都城市。每一场国际级与国家级赛事的华丽启幕,都是对“赛事名城”辉煌篇章的深情续写。
2023年,成都成功举办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是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之后,成都又成功举办汤尤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赛等世界级赛事。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院长 杨潇:我们规划围绕世界赛事名城的这样一个目标,不仅为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载体空间,也为我们市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更加便利的体育场所空间。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四部主任 研究员 张燕:那么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当中实际上是统筹了城市形态的塑造、人文底蕴的彰显,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打造,让一个城市永葆青春活力,朝着我们讲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这种万千气象去迈进。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院长 李霞:这个城市的核心是人,一个城市要带给人民的是什么呢,成都的两个关键词,一个幸福、一个活力,所以它让老百姓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同时,它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能够更好地得到满足。
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不仅是文化与空间的变革,也是城市与人关系的重塑,更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城市故事的主角,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今天的成都,不仅是一座近悦远来的安逸巴适之都,更是一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
公园城市,幸福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