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小行星撞地球?概率微乎其微 不必过分担忧
最近,“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会在7年后撞击地球”的消息,在网络上持续引起热议。不少自媒体甚至将此与导致地球恐龙灭绝的流行假说“小行星撞击说”相提并论,正当网友们大开脑洞,讨论应该在此之前如何放飞自我时,消息更新了: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接近为零”。
概率调整背后涉及的一整套科学方法,因为过于专业,咱们略过不说,不过行星撞地球,后果倒是真的很可怕。南非弗里德堡陨石坑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陨石坑,它的直径约在250—300公里左右,形成于约21亿年前,可能就是某个小行星撞击地球形成的。不少人认为,正是这次撞击导致地球气候变化,从而造成恐龙灭绝。
还有墨西哥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平均直径约有180公里,科学家推测,当时撞击地球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九十多万亿吨TNT炸药,引发了大海啸、地震和火山爆发,形成的大量灰尘进入大气层,完全遮盖阳光、改变全球气候,造成不少物种灭绝。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是如此之大,因此各国都建有小行星监测系统。
早在2022年,我国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就透露,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相较6600万年前的恐龙家族,人类的优势就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武器”。况且,地球拥有一层天然的“金钟罩”——厚厚的大气层能够有效防御大部分小天体的“袭击”。
总结一下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虽然可怕,但宇宙广阔无垠,人类遭遇此类“天劫”的概率微乎其微。退一万步说,就算发生这类事件,人类也有应对办法,不会束手就擒。所以,再想拿行星撞地球这个借口来放飞自我,翘课请假的同学,还是趁早死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