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入场外卖,平台经济该向何处去?
近日,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并承诺逐步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已初见端倪,比如,美团、饿了么迅速跟进,宣布为骑手缴纳社保。
这一次京东的入局牌,从“品质外卖”定位,到注重员工福利待遇的承诺,终于让市场上多了一些对外卖骑手福利保障的讨论和行动。
2025年,美团将全面取消配送超时罚款,落实“防疲劳”措施
商业竞争结局未可知,但这一变化实实在在地搅动了步入稳态的行业生态,更引发了一场关于“良性竞争”的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平台型企业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主义,平台经济又如何进一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流量至上”到“价值重塑”,多一份品质优先的选择。这次京东入场外卖业务并未投放大规模消费补贴,而是主打“品质外卖”,它给外卖市场带来的改变,或许是推动更多正餐品牌参与做外卖,开发外卖特供品,从而带来对部分商家和整个外卖市场的交易增量。这种差异化竞争的魅力在于,企业有着自己明确的定位和坚守,打破原有的“零和博弈”,通过价值重构,在既有市场基础上深挖出更多市场需求,继而做大蛋糕,由此激活市场活力。
从“创始人”到“企业家”,多一份社会责任的担当。平台经济的兴起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随着行业模式的成熟,一边是企业价值的快速增长,一边是庞大的骑手群体面临社会福利保障低、职业风险高等问题,需要企业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实实在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平台创始人从初期“逐利者”升华为“建设者”,厚植家国情怀,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劳动者。
从“快速生长”到“规范运作”,多一份法治护航的保障。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超8400万,“新劳动、新需求、新保障”应成为互联网时代劳动规范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京东、美团等头部企业的行动将加速全行业规范化进程,监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针对零工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平台经济发展筑牢法治根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从“人力运输”到“数字变革”,多一份拥抱科技的潜力。算法的不断优化升级给外卖行业带来高效率配送体验,无人机、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引入为优化用户服务、减轻骑手送餐压力、降低履约成本提供更多的空间。未来,谁能顺应趋势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谁就能在长期竞争中占据主动,技术的应用也应成为平衡多方利益的桥梁。
京东的入局,短期内可能加剧市场震荡,但长期来看,它迫使行业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平台不仅是市场边界的拓展者,更是市场生态的维护者。唯有坚守长期主义、坚持良性竞争,在效率与公平、规模与质量、技术与人性的平衡中找到支点,企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