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多建充电桩、家乡早日通高铁…四川代表委员们有这些“小心愿”
为更多老人带去幸福安宁、让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路、建立“四早”防治体系……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他们谈心声、看报告、话期许,在代表委员眼中,2025年有哪些目标?又有哪些“小心愿”?听听他们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
为优化基层养老服务建言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作为四川团唯一一名走上代表通道的代表,回答记者的提问。
“90后”的格西王姆已从事敬老服务工作16年。6岁时,因为一场泥石流,她失去了阿爸阿妈,她的成长经历让她立志回报社会。格西王姆与“养老”结缘,始于她的18岁。那年,马尔康市敬老院成立,她应聘成为护理员。2019年,敬老院公办民营改革,已在院里工作了十年的格西王姆被聘为院长。据格西王姆介绍,2024年,敬老院搬了新家,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与阿坝州藏医院联合开设门诊,老人不出敬老院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健康有了保障。今年,院里来了两位学养老服务与管理的科班生,护理队伍也更专业了。
在马尔康市松岗镇松岗村,格西王姆来到84岁老人三郎泽郎家中调研医疗保障情况(2月18日摄)。图据新华社
2025年是格西王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三年,焦点仍是“基层养老服务”。履职三年间,围绕这一话题,她先后提出10余条建议,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关注、为养老行业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等力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这些建议,都已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并逐步推动落实。“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在本职岗位上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更多老人带去幸福与安宁。”格西王姆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刺绣工乔进双梅:
“三个变化”印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刺绣工乔进双梅的家乡马边彝族自治县是乐山市最偏远的一个县,她在发言中讲述了家乡发生的三大变化。
“第一个是从山旮旯的‘小县城’变为通四方的‘中转站’。”乔进双梅说,以前马边县全是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到乐山一个来回要花2天以上的时间。如今,马边已经通了一条高速公路,第二条过境高速公路也在加快建设。“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将为马边发展带来更多人气、财气和发展底气。”
乔进双梅 图据锦观新闻
“第二个变化是不起眼的‘小服饰’变为促增收的‘大产业’。”乔进双梅是一名刺绣工,她牵头成立合作社,以“零投入入股、零基础就业、零风险增收”模式发展彝绣产业,近年累计开展技能培训超4万人次,有效带动农村近900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纯收入超1.5万元。
“第三个变化是等靠要的‘懒想法’变为比着干的‘新思想’。”乔进双梅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彝乡群众走出大山,他们传统封闭的“旧观念”渐渐改变为比学赶超的“新思想”,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基层代表,乔进双梅今年的关注与建议也紧扣民生与发展。她坦言,尽管马边已通高速公路,但铁路交通仍为空白,她建议支持建设乐山至宜宾铁路马边支线、支持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铁过境马边,同时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茶业、彝绣、水果加工是马边的‘金字招牌’,希望得到更多的持续支持。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铁路能成为马边县经济腾飞的有力翅膀,带领这片土地迈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
乡村请多建一些充电桩
乡村新能源汽车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离不开充换电设施的推广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重点任务,部分地区也出台了对应计划和服务工程,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缺乏推进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具体实施细则。
李雪平 图据川观新闻
“农村充换电设施建设周期和办电周期总体可控,但不同程度受电网条件、审批效率等因素影响。”比如,大功率快充桩往往需配套电网改造,审批流程耗时长,导致落地周期长,且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专业运维团队,充电设施故障修复周期长,影响用户体验。如何更好地解决不同地域建设乡村充换电设施的痛点难点?李雪平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充换电设施项目办电“绿色通道”,涵盖电网接入支持、办电周期要求、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确保政策可操作、可落地、可持续。
全国政协委员李为民:
希望西部基层医疗水平和发达地区一样
作为医卫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李为民表示,自己关注的仍然是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问题。“这是我最关注的问题。”李为民直言,希望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让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的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能够同发达地区的北上广,有着一样的质量和水平。
李为民
李为民指出,当前,我国呼吸慢病防控存在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的难点问题,需要切实建立早防、早筛、早诊、早治“四早”防治体系。“我希望能建立呼吸慢病“四早”防治体系,通过“四早”的进一步推广,让呼吸慢病的防治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李为民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
让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路
扎根乡村工作2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一直关注着乡村振兴。她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岷江路径”。近年来,除了传统的苗木产业,岷江村靠着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吸引了不少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多个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项目不断建成,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有85人因此找到了固定工作,还有一些灵活用工的岗位。
陶勋花 图据四川人大网
随着数字技术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场景拓宽,陶勋花也在不断带领村民进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她尝试带领村民们发展共享经济,接入村民可在线接单的用工小程序,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在旅游旺季时,一天就能给全村带来10万元的收入。但由于知名度仍然不足、客流不稳定,也就无法带来稳定的收入。陶勋花为此做了不少调研,发现乡村的业态与城市的商圈不同,大多分散且不成体系。
“我国乡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风光风貌、物产各具特色,田园生活令人向往。但乡村的这些资源非常难以整理,比如说土地资源、人的资源,都分散在各个地方。所以我们想建一些平台把这些相关的资源全部梳理整合到平台上。说白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村里有啥,我也希望为我们乡村打开一扇门。”陶勋花希望通过数字手段,搭建一些正规的平台,在里面发布真实的数据,让更多的想来乡村投资的、想来乡村就业的、想来乡村住的、想来乡村玩的,各类群体都能充分了解乡村。
今年,陶勋花继续聚焦这一领域,为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数字乡村建设,首先要加强基础配套,这非常重要。”陶勋花指出,如果没有基础配套,就根本谈不上数字乡村概念的落地落实。去年,我提交相关建议后,得到国家很多部委的高度关注。“我期待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治理注入全新动能。” 陶勋花表示。
资料综合:四川观察、央视新闻、人民网、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