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四川两所高校接连宣布扩招!学科交叉、人工智能成高频词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3月10日 15:31

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领域传来重要动向。在国家发改委明确“优质本科扩容”计划,今年力争扩招 2万名“双一流”本科生的背景下,四川两所重点高校 —— 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大学于3月8日、9日相继宣布扩招计划,新增招生指标重点投向国家战略急需领域。

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顶尖学府,电子科技大学在连续两年扩招基础上,2025年将再增100个本科名额,招生总数达5141人。此次扩招将重点强化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并推出 “电子与计算机关键核心领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科研资源,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同时,学校还将深化 “人工智能 +” 双学位项目,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四川大学则在现有近9500人规模基础上,新增101个招生指标,总数达9578人。新增名额将重点投入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建设,包括人工智能赋能的智能制造、医学技术与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该校通过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已将招生单元从77个缩减至41个,并开设院士领衔的深地工程、中国古典学等特色专业,同时推进“人工智能 + X”微专业建设。

川大.png

四川大学校园美景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范围内已有清华、北大、武大等多所高校启动扩招,“前沿领域”“学科交叉”“人工智能成”等成为此次扩招的高频词。

3月8日,北京大学方面披露,2025年将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加大国家急需人才培养力度。新增招生名额放在北大元培、信科、工学三大本科生学院和医学部临床医学,将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紧密结合学校规划发展方向,突出北大优势和北大特色。

同一天,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消息,在去年扩招基础上,2025年继续稳步增加本科生招生名额超100人。据悉,此次扩招重点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基础学科支撑”“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战略急需领域突破”三大方向,以打造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扩招计划将聚焦数字时代发展前沿,在人工智能、智慧治理等“AI+”前沿领域前瞻布局交叉复合型人才储备;充实中国古典学紧缺人才储备,培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构建涉外法治、“小语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全球治理人才;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顶尖学科建设,筑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育人根基。

3月7日,武汉大学宣布,2025年将进一步扩招本科生,计划招生7300人。2025年,武汉大学还将新增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智慧能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双学士学位试验班,积极建设人工智能、数智创新、机器人设计、文化数字化等微专业,致力于服务国家在智能制造、网络安全、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助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同在3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近十年来持续稳定推动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2019年至今已增加招生计划1500人,2025年将继续扩招200人,招生规模将达到6350人。2025年将继续扩大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储能技术、电气能源、医工交叉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3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宣布,学校将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增加50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计划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人才培养班型。

3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2025年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云南大学3月4日宣布,2025年将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拟增加300个本科招生名额,主要投向理工农医类专业及双学士学位项目相关专业。本次扩招旨在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重点针对科技、农业、医疗等关键领域人才缺口,强化理工农医类学科布局,着力培养直接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推动双学士学位项目提质增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此外,清华大学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