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个“岗位”招机器人!首批需求清单发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3月12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成都市机器人医疗康养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现场发布了首批机器人进养老服务机构、进医院场景需求清单,两项清单共涉及22类机器人。
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等
释放多个机器人“岗位”
现场,成都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分别发布了首批机器人进养老服务机构、进医院场景需求清单。其中,机器人进养老服务机构涵盖了适老化展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安全巡访、情感陪护等多个方面,共涉及4家养老服务机构、5个项目。机器人进医院则围绕医疗辅助、智能导诊、精准康复、药物配送等方向,涉及9家医疗机构、10个项目及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据统计,两项清单共涉及22类机器人。
首批机器人进养老服务机构场景需求清单
首批机器人进医院场景机会清单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梳理了包括医疗康养场景在内的第一批机器人产品供给清单,共涉及31家企业、87款产品,也为本次供需对接精准匹配了资源。
成都将动态发布
“机器人+”机会清单
近年来,成都市聚焦AI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构建“1+3+1”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已聚集1006家企业,核心产业规模达1079亿元、同比增长39%,机器人产业入选全省首批产业新赛道。
据介绍,下一步,成都将按照“场景牵引、反哺迭代,基金助力、推动量产,联合攻关、规模布局”的思路,以全面开放真实应用场景为抓手,“一月一主题”组织用户方和企业方开展机器人产品供需对接活动,动态发布一批成都市“机器人+”机会清单。
同时,“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迭代”一批高科技、高质量产品,“创新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全面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应用场景+科研机构+链主企业+链属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加快打造全国具身智能产业场景创新应用高地。
资料来源:成都经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