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调度中心今年9月投运
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调度中心今年9月投运、新都主城区第一净水厂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20%、位于新津经开区的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基地一期工程正全速推进建设……近日,成都一批项目迎来新进展,一起来看。
中欧班列调度中心今年9月投运
3月19日,成都青白江,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20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作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这一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枢纽能级,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快速发展。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现场
据了解,成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设内容包含多国别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和中欧班列调度中心两部分。目前,多国别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已完成临时设施搭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场内道路硬化和土方回填。
多国别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现场
据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部副经理苏卓栋介绍,该项目于今年2月2日启动建设,预计明年12月完工并投入运营。建成后,将新增集装箱堆场6万平方米,提升场站集装箱堆存能力40%,公铁联运集散效率提升20%。
不远处,中欧班列调度中心的建设也进入关键阶段。该项目自去年11月19日开工以来,已完成地下基础施工,预计今年6月完工,9月正式投运。
调度中心建设现场
苏卓栋介绍:“调度中心将配备关铁一体化监管的数据系统,实现信息数据快速共享和统筹调度,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行效率。”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整体效果图
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物流通道,成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加速港区适港特色贸易发展,还将推动冷链生鲜、生物医药、大宗资源等特色贸易的集聚,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对完善成都枢纽货运系统布局、优化国际集装箱业务分工具有重要意义。
新都主城区第一净水厂2026年下半年建成
近期,新都主城区第一净水厂建设现场正掀起“起步即抢跑、开局就决战”的建设热潮。该项目自2024年11月开工以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20%,较原计划提前1个月驶入建设“快车道”。作为汇集新都主城区市民共同期待的重点民生工程,新都主城区第一净水厂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建成投运,届时将进一步提升新都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
项目施工现场
据介绍,新都主城区第一净水厂将覆盖新都、桂湖、三河三个街道约48万居民,提供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并配套建设约73公里管网,实现城区雨污分流“毛细血管”的全面升级,目前已完成覆盖范围排水户调查1100余户。
排水户管网普查
据了解,新都主城区第一净水厂将采用A2O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可用于绿化景观和工业冷却循环等领域。
项目效果图
据悉,新都主城区第一净水厂建成后,有效增加新都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污水治理效能,有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推动新都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新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基地2026年一季度投用
近日,位于新津经开区的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基地一期工程正全速推进建设,预计将于2026年一季度投用,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检测门类最全技术水平最高的电力科研基地。
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基地效果图
据了解,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基地项目一期主要建设电网物资质量检测中心、综合实验楼和综合楼,建筑面积25970.67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
项目建设现场
项目副经理翟明介绍,项目将于2026年一季度投运。届时,基地的检测能力将达到国网领先的“20A10B”标准,覆盖30类电网物资,年服务产值有望突破1.2亿元。“该检测能力在西南地区位居第一。”翟明说。
据悉,项目已启动二期筹备工作。二期规划建设的特高压试验大厅、抗震实验室等先进科研平台,将进一步拓展极端环境模拟、特高压设备测试等前沿领域。未来,该基地将成为西南地区能力最全面、水平最顶尖的综合性检测、试验和科研基地,持续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与成果转化,为电力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资料来源:成都青白江、新都发布、成都新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