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二手烟困扰过吗?上海8处“网红”场所治理“游烟”
今日早晨,#上海对边走边抽烟的游烟族出手了#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游烟”是指吸烟者一边走在路上、一边吸烟而产生的二手烟雾。吸烟者释放出的“游烟”很任性,被动吸烟者往往是猝不及防。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建议全国普及”“真的很讨厌二手烟”。
上海8处“网红”场所治理“游烟”
据悉,3月中旬起,上海率先在武康路、豫园商城、新天地、外滩、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商圈、今潮8弄、蟠龙天地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重点推进室外二手烟控制,形成示范效应。
上海作为常住人口2500万左右的超大城市,成人吸烟率虽已降至19.2%,但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仍达47.6%,室内控烟状况不断向好,但室外二手烟情况却不容乐观。2024年市爱卫办联合市健康促进中心、市控制吸烟协会开展的万人调查显示:近六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逾九成市民对“游烟”表示反感。
市民普遍认为“游烟”不仅危害他人健康,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和出行体验。市民遭遇“游烟”最多的前五位场所为室外排队等候区域(如景区、饭店、饮品店等)、人行道和路口红绿灯等候区域、室外游乐场、公交车站、商场及商务楼出入口等。此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民多次呼吁加强室外控烟管理,境外游客也反映“游烟”影响城市体验。
室外吸烟点不得设置在行人必经通道
记者注意到,此次上海市在室外开展的“游烟”防控目前以宣传倡导为主。室外控烟,是“一刀切”地全面禁止?还是有管理、有步骤地疏堵结合?一起来看上海的配套措施。
去年9月1日开始,上海市实施了国内首个室外吸烟点地方标准——《室外吸烟点设置与管理要求》,规定了室外吸烟点选址、设施、标识、健康提示等设置及日常管理与维护的要求。
《标准》规定室外吸烟点不应设置在休息区、等候区等人群聚集的区域以及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室外吸烟点宜与建筑物的出入口及与户外相通的门窗、进排风口等处保持不小于6米的距离,以尽可能减少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同时,室外吸烟点面积不大于6平方米。为了避免吸烟者长时间吸烟,《标准》明确室外吸烟点不应设置座椅、自动售卖机、电子屏等。
记者了解到,此次上海市率先开展“游烟”防控倡议的8个游客聚集区,均已设置了室外吸烟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二手烟存在的健康风险,不少市民游客建议通过行政处罚等手段,加强对“游烟”的处罚。那么室外的“游烟”行为,究竟能不能处罚呢?记者查询发现,按照《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目前市民游客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医院、体育场馆、演出场地、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等公共场所,发现“游烟”,可以拨打12345热线进行举报,违者个人最高罚款200元,场所最高罚款30000元。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