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油菜花田上,无人机“换道超车”

来源:先锋成都 2025年03月29日 16:52

在彭州市桂花镇灿烂的油菜花田上,一架架无人机如灵动的飞鸟,气势磅礴地冲天而起。桂花镇也恰似这些无人机一般,向着云霄奋力直飞,一举撬动万亿级产业。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青年创客们是怎样利用这一“秘密武器”,助力桂花镇“低空经济”产业腾飞?

逆向思维,激活沉睡资源

桂花镇地势崎岖、平地稀缺、位置偏远且远离航空等关键交通枢纽,这些长期都被视为发展“硬伤”。然而,在返乡青年创客周小明眼中,桂花镇复杂地形并非发展桎梏,而是自然财富。山、水、林、田、河、湖等复杂地貌更是稀缺的无人机天然测试场景。

这表明,在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并挖掘乡村固有资源的重要性,换个视角,劣势便能转化为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为乡村产业的突破与腾飞开辟新路径。

痛点见风口,青山变“试飞金山”

“飞不起来、落不下去”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痛点,早在2017年,周小明就观察到无人机试飞行业发展困境:空域资源稀缺、审批流程冗长、试飞成本高昂。面对这一困境,他在桂花镇创新推出民营试飞基地模式,采用“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第三方认证”协同机制,实现试飞审批效率提升80%、成本下降60%的行业突破。

这一创新性突破,本质上是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耦合,破解了无人机试飞行业安全与效率的双重难题:无人机能在油菜花田上空完成精准起降;审批流程从“马拉松”变成“百米跑”。这种“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的实践,激活乡村沉睡资源,为低空经济开辟了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

图片

在彭州市桂花镇,不但可以无人机配送咖啡,火锅、鲜花、药品等物资都能按需“空投”至景区、民宿和露营点

产业链裂变,催生“山间新经济”

试飞基地的落成犹如投入乡村振兴湖面的巨石,不仅激起产业变革的千层浪,更催生出完整的低空经济生态链。村民董一林成为无人机外卖员,用指尖操作实现“咖啡上山”,“翔彭智航”与中国邮政打造的“空中快递”,破解山区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熟悉地形的山民组成的“捡飞机”小分队,破解了无人机坠机定位难题。

这些创新实践,既实现了传统劳动力向技术型岗位的转型升级,更创造出“人在干、云在算、无人机在飞”的新型生产图景。

政策东风与草根创新,奏出乡村振兴交响曲

在“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版图中,观察桂花镇的实践可以获得启示:一是积极响应“建设科技创新应用场”的政策,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无人机物流网络,提升农产品运输时效;二是以“理论培训+实操认证+项目孵化”培育体系重塑乡村人才基因,让田间地头成为产教融合实验室,交出“培育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的亮眼答卷;三是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中,丰富土地流转模式,农户以承包地入股,既有租金收益,又有产业红利。

这场“科技下沉+人才返乡+资本归乡”的三向奔赴,正是以实践动能将政策具象为青山绿水间的“共富方程式”。既答好国家战略的必答题,更解出乡村振兴的最优解。

当无人机掠过桂花镇的梯田,它承载的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火花,更是一个乡镇突破地理局限、实现“换道超车”的智慧。乡村振兴绝非简单的产业移植,而是通过激活内生动力、重组要素资源,让每个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飞行高度”。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