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小米爆燃细节公布 方向盘后的“人”是安全第一防线
3月29日晚上10点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三名女孩在事故中遇难。
一名自称是遇难者家属的人士在事故发生后发布消息称,车辆碰撞后发生爆燃,“车锁未解锁,无法打开车门逃生”。不过据澎湃新闻报道,小米汽车工作人员表示,若遇到车辆断电车门锁死的情况,可尝试在车辆下方找到应急解锁,即使断电也能打开。除了车门是否被锁死,这起事故最令人关注的第二点是事故发生前驾驶员是否使用了智驾。对此,小米汽车客服人员的回复是“其他信息暂未获知,以交警和消防发布的调查结果为准。”
今天中午,小米公司也公布了该起事故的相关数据:事故发生几分钟前,系统发出脱手预警,提示驾驶员“请手握方向盘”,而从NOV系统发出“前方有障碍”的预警提示,到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期间仅有短短的两三秒。究竟是驾驶员操作不当还是系统故障,目前这还有待于警方和专业机构的调查鉴定,不过该事故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于汽车智驾系统的担忧。
据《经济观察报》今年3月15日的报道: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间,平台共受理了4161宗关于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有效投诉,其中智能驾驶成为投诉的热点,涉及新造车企业、传统车企新能源等多个品牌,投诉的问题包括:强制进入未设定路段、自行转弯、不具备条件下变道、无法识别障碍物、突然刹车等危险行为。这也让行业走向“全民智驾”蒙上了一层阴影。
究其原因,一方面,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同时,智能驾驶依赖海量数据训练,但是道路状况千变万化,算法也难以穷尽所有可能性,这就导致车辆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会作出错误判断和行动。为了解决智能驾驶汽车存在的系列问题,国内相关机构正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智驾能够走到完全脱离人驾操控的那天,但在此之前,驾驶员或许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方向盘后的“人”仍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