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成都丨《经济半小时》特别策划《深耕中国 收效长久》
4月7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特别策划报道《深耕中国 收效长久》新闻,重点关注成都扎实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
2000公里外的四川成都,政“企”合力,正在共筑外商投资的新高地。
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一家外资制药企业的生产线高速运转。
宋庆国 健进制药有限公司技术发展与生物制药资深总监:从建厂之初到现在,我们已经从一条生产线,扩展到了多个工厂、多条生产线。那么产能也比最初,扩大了有8倍左右。
这家从事生物医药研制的外资企业,扎根成都近20年,不断发展壮大的背后,离不开当地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就在去年12月,产品出口遇到了的一个难题,让企业负责人感到非常焦虑。
王娟 健进制药有限公司战略发展资深总监:我手里的这款产品是治疗脑癌的产品,我们当时在出口的时候,我们遇到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就是因为它是属于是2到8(摄氏)度保存的温控危险品,在(双流)机场那边,它不具备这个温控危险品保存的条件。
得知了企业的难处,当地政府集合了10多个部门现场办公、现场解忧,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一周之内,就帮助企业解决了温控危险品在机场的保存问题,解决了外资企业的燃眉之急。
陈龑 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外资促进处处长:我们也建立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圆桌会议制度,常态化地与企业产生政企交流。去年的话,我们就走访了1000多家外资企业,召开了政企交流会有120多场,也解决了企业的问题诉求有230多件。
在成都新津区,这家生产工程塑料的日资企业,正在生产新能源汽车所需的核心材料。
浦壁笃史 东丽塑料(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东丽在中国选址第3个树脂基地初期,我们就对中国西部地区以汽车用途为主的产业发展抱有了高度期待,从公司和工厂的成立到投产我们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高效迅速。
为了帮助企业尽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当地政府组建了一支由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实施“一对一”上门帮扶指导,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活动,帮助企业顺利通过了环保绩效等级评定。
何桂全 东丽塑料(成都)有限公司安全环境课长:这项认定工作,一般需要花费长达一年以上的时间,但得益于市政积极地推进,我们顺利地在半年内,就完成了此项工作的认定。
如今,成都集聚了超过5000家外资企业,2024年成都外商直接投资16.71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
近期,成都还将举办“投资成都”招商大会,向世界发出成都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