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禁用“红蓝黑”,当地城管最新回应:不心疼钱可改回原色
近日,河北廊坊三河市要求商户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三色,连医院的红十字招牌都换成绿色,引发广泛关注。
三河市儿童医院的红十字招牌换成绿色。图/网络截图 九派新闻
当地城管最新回应:不心疼钱可改回原色
4月11日,三河市儿童医院工作人员称:“绿色的红十字招牌已经拆除了,我看还没有安上新的招牌。”
据媒体报道,三河市卫健局一名工作人员称未接到医院更改红十字背景颜色的报备,并称如果城管要求更改颜色的话,卫健局会坚持使用红色作为红十字标识的背景色。
三河市儿童医院绿色的红十字招牌拆除。图/网络截图 九派新闻
据媒体报道,网友称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城管部门要求,红底门头牌匾统一更换颜色。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称,这是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门头牌匾底色除红色、蓝色、黑色以外都可以。
4月10日,三河燕郊一位已更换招牌颜色的商户称,“3月份城管多次上门要求必须更换颜色,现场盯着我们从红色改成绿色,改色漆是商户自己买的。”
对此,新派新闻记者致电三河燕郊高新区城管相关负责科室,工作人员对当时要求更换牌匾颜色的原因未作出解释。并表示,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
4月10日,有网友发视频称,一家被改招牌的蜜雪冰城门店已经将招牌改回了红色。
该门店一名店员称,确实是改回来了,具体原因不方便透露。
4月9日(上)与10日(下)的蜜雪冰城诺亚大厦店。人民网 陈叶欣 摄
记者沿央美大街走访发现,多家商铺招牌有换新痕迹。部分正在营业的商铺门头空空荡荡,门上贴着广告纸充当招牌。有商户说,有些是还没换上新招牌的,“这条街很多都换过了”。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的招牌拆下后仍摆放在路边,被问及原因,有商户称:“万一又能用上了呢?”
对于颜色要求,在商户之间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不能使用红、蓝、黑作为底色。一家新开业,还未挂上招牌的商铺店主李明称,挂牌前需要请广告公司做出效果图、实景图等,送去有关部门审批,“一开始做的橘色,有点偏红都不行,后来改成浅咖色才通过”。
央美大街多名商户表示,除颜色外,招牌尺寸、亮灯等也有要求,不少商铺的招牌是由相关人员上门拆除的。商户王亮告诉记者,他的招牌在3月中旬被拆,“只比要求的一米二高出一小截”。
在其他街道,也有商户反映接到招牌“整改”通知,但没有人上门拆除。有的商户已自主更换或刷漆,有的处于“观望”中。也有招牌底色为红色的商户表示未接到通知。
九派新闻以商户身份致电三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未获有效回应。三河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商户咨询牌匾更换方面的问题,稍后会有专职部门联系解答。”
据此前媒体报道,改招牌一事引发广泛关注,三河市市民热线和燕郊高新区城市管理热线,工作人员均表示,已经接到不少市民投诉,并把相关问题移交给有关部门核实调查。
除了绿色,当地还有蜜雪冰城门店招牌被改成了灰色。
当地一家蜜雪冰城门面。图/视频截图
据九派新闻,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他和附近几家商户的牌匾都换成了绿色,“是城市规划要求,没有相关补贴,都是自己换。我们就刷了个颜色,没花什么钱”。
行政机关能否要求商铺换牌?
“整改”有何依据?多名商户向记者提及一份《广告牌匾设计引导》。
在李明和王亮办理招牌审批的北蔡村综合服务站,记者看到了这张放在前台的引导说明。上面写道:招牌底色可选用浅咖色、浅灰色、玫瑰金……象牙白等。记者询问现场工作人员,是否有明确不能用的颜色,对方回复“拿效果图来再说”。
查询发现,上述设计引导出自2024年底发布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除可选用的颜色外,《导则》还列出了“广告牌匾设计负面清单”——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其附加说明显示:除明确禁止内容外,均为指导性意见。
服务站的《广告牌匾设计引导》。人民网记者 黄钰 摄
《导则》是何性质的文件?是否具有强制性?行政机关有权限定商铺招牌颜色吗?
“招牌是吸客引流的重要手段,商户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具有经营自主权。”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子告认为,《导则》并非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仅属于地方的一般规范性文件。
周子告表示,三河市现有依法设置的招牌根据广告法等规定,履行了必要的行政许可手续,受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若以一般规范性文件作为更换招牌的依据,存在违法、违规嫌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有伤风化、伤风败俗等明显不应采用的招牌,政府部门可要求整改,但对底色提出“禁令”或在审批中变相禁止,既没有合理的依据,也无行政权限。
记者从三河市相关部门获取的一份《相关问题说明》显示,3月以来,三河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重点对存在安全隐患、破损严重、掉色明显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牌匾进行优化调整,对新设立的牌匾引导商户按照《导则》要求规范设置。截至目前,已摸排应调整牌匾3126块,整改1820块。
对于颜色限制,上述《说明》提到,对新设置的广告牌匾,《导则》广告牌匾颜色设置上明确了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并设置了负面清单;在广告牌匾底色和字样的颜色选用方面,经过实地考察和征询专家意见,红蓝色在视觉效果上过于突出,与街道景观色彩不易协调,与夜景亮化灯光不易搭配。
优化城市形象,边界何在?
围绕商铺招牌“整改”的依据,具体实施细则、范围和期限如何,下发、传达、告知程序是否完备,是否有补贴、如何落实等问题,记者致电三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有专门部门负责解释此事。记者多次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联系采访,均无人接听。
三河市政府新闻办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导则》进行解读,明确《导则》的编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据报道,记者走访的央美大街前身为北蔡街,于去年底改名并启动改造提升工程。
类似的城市管理手段并不新鲜,过去几年,全国多地都曾因“统一招牌”政策招致批评。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懒政思维——以“规范”之名,行“一刀切”之实,既缺乏科学依据,又漠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河市燕郊此次的规定,显然没有吸取这些经验。它反映的仍是某些地方政府的惯性思维——管理就是管制,规范就是统一。这种思维下的政策,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扼杀城市商业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推荐阅读:《时评|城市治理,别在“颜色”上较劲!》
资料来源:人民网、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