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时评|从“尺码焦虑”到“审美霸凌” 越做越小的女装定义不了女性的美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4月14日 17:34

近日,“女装退货率越来越高”“女装何时能回归正常审美”“店主解释为何女装越做越小”频频登上热搜,衣服越来越短、领口越来越小、裤子越来越长等荒唐的购物体验,让女装站在了舆论的中心。走偏了的“白幼瘦”商业营销策略,早已默默演变为一场充斥着资本逐利、审美畸变与社会焦虑的集体症候。

别把“贩卖焦虑”美化为“惊喜营销”

据中国蓝新闻报道,杭州一店主在被问到“女装为什么越做越小”时,做出如下解释:“衣服做大了,小码女生不会买,故意将衣服做小,让大码女性误以为穿不上但实际能穿,她们会觉得惊喜,也会来买。”这种营销策略,本质是利用消费者对身材的自我怀疑来制造商业卖点。

穿不进“BM风”就是胖,S码的腰围越来越小,体重不变尺码却越穿越大……商家们通过缩减布料降低成本,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原本正常的尺寸却被包装成“微胖女生的显瘦神器”,消费者们在“越买越大”的尺码陷阱中,逐渐丧失了对自身身材的客观认知。

早年连锁超市大润发某门店内的女装尺码表引发争议,大润发曾因此公开道歉

别以审美之名实施“身材霸凌”

“白幼瘦”审美的盛行,本质是对女性身体规训的文化暴力。追求“白瘦幼”“A4腰”“直角肩”等,是公民的权利,是女性的正当选择。但是,商家不能强行推广这种悖逆主流价值取向的畸形审美,更不能明目张胆地去左右女性正常的审美观。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刘秋岑指出,商家尺码越做越小,博主穿小码服装引流,都是因为有爆点,有人愿意为此买单;这些商家和博主通过宣传再次加剧普通人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仿佛全网都是模特身材的人,自己穿不进小码衣服就是不健康、不美,甚至会以不健康的方式盲目减肥、追求所谓“完美身材”。

从“穿衣自由”到“穿小码才能实现自由”,“全网皆瘦”的虚假营销让女性被迫陷入“缩小身体以适配服装”的怪圈。成年女性服装趋向幼态化,儿童服饰却愈发性感成熟,不仅物化了女性的身体,更是扭曲了正常的服饰文化认知。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部主任方洁表示,“穿衣自由”是基本的人身权利,鼓吹试穿小码衣服的商业手段,是对穿衣自由的禁锢、对女性身材的“霸凌”。利用“白瘦幼”审美绑架女性,大力营销小尺码女装、贩卖身材焦虑,违反了企业活动的非歧视原则。

/data/storage/Upload/kd/2025/04/14/9b789e24-3c6b-4611-b54e-b53308828e28.png

图源小红书用户奥斯卡coco

别用衣服尺码定义女性的美

女装市场的乱象折射出行业伦理的溃败、标准体系的失守。我国虽有《服装号型》国家标准(GB/T 1335),明确了适用于女子服装的Y、A、B、C四种号型标准,但企业为“惊喜营销”刻意缩水,导致货不对板屡见不鲜,最终女装店自食了“退货率越来越高”的恶果。

/data/storage/Upload/kd/2025/04/14/6f2260f8-dbf4-4c6e-ae6f-81ff1f202c4d.png

/data/storage/Upload/kd/2025/04/14/2a4b950a-5482-4dc9-a028-32b0f64bfa80.png

要终结这场畸形的审美风潮,除了要消费者建立“身体主权”意识,勇于对PUA式的营销说“不”,还需要国家加强行业监管,对违反标准的“缩水尺码”实施强有力的行政处罚。让服装回归“为人服务”,毕竟一件衣服的尺码,定义不了女性的美。